×

中兴四将图表达了

中兴四将图表达了(南宋中兴四将分别是级事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9 13:36:08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南宋中兴四将分别是级事迹

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1.刘光世: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中兴四将”之一。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2.韩世忠: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3.张俊:南宋人,曾与岳飞、韩世忠,刘锜并称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宋徽宗政绩不佳,然亦以书画为后世所推崇。 绍兴十一年二月,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4.岳飞 :岳飞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中兴四将的四将

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著名的南渡将领,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四位将领是指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另一说法是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一说法来自于宋朝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四位将领均有王爵,岳飞追封鄂王,刘光世追封鄜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刘锜取代刘光世,以史料来看更为可信。第三种说法由南宋史官章颖提出,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无论哪种说法,岳飞都是中兴四将之首,而韩世忠也是将功赫赫,然而刘光世和张俊则多有滥竽充数之嫌。其中刘光世在抗金时,大多是不战而逃,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称为“逃跑将军”,此后淮西军变也是出自他的军队;张俊更不用多言,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案,造成岳飞被冤杀。吴玠而早年在对抗西夏的战争中,累有战功。后被派到陕西后领兵抗金,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和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使得金人不敢窥视陕川之地。他和弟弟吴璘一起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锜也是在顺昌大捷中一战成名,率3万军队,先后两次大败金兀术的10万军队,大破金人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百姓为了纪念此次抗金胜利,也为了感谢刘锜大败金军,使百姓免遭一场金兵浩劫,而修建了刘公祠以示纪念。

宋朝中兴四将分别是谁

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 1.刘光世: 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中兴四将”之一.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2.韩世忠: 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3.张俊: 南宋人,曾与岳飞、韩世忠,刘锜并称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宋徽宗政绩不佳,然亦以书画为后世所推崇. 绍兴十一年二月,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 4.岳飞 : 岳飞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中兴四将的中兴是什么意思

12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金国为逼迫南宋王朝投降,多次举兵南下,遭受到南宋将领的坚决抵御。南宋史学家将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当时的画家绘有《中兴四将图》, 中兴四将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我们仍能一睹这四位名将的风采。(附图:左二为岳飞、左四为张俊、右二为刘光世、右四为韩世忠)

南宋的中兴四将都有谁谁做出的贡献最大

南宋的中兴四将都有谁?谁做出的贡献最大?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南宋“中兴四将”,一般就是指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在北宋被灭到南宋与金订立和议以前,南宋和金国绝大多数时间处在战争状态,中原地面,被硝烟战争所弥漫着。在对金作战期内,有一大批名将冲锋陷阵,视死如归,最后挽救了南宋江山半壁,也挽救了宋高宗赵构的皇位,因而,之后南宋的功劳簿上,便拥有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中兴四将。自然,中兴四将也是有别的观点,我这里只留刘松年《中兴四将图》之说。

中兴四将中,实际上各有特色,均有贡献,并且,需看是对什么事情或角色的贡献。就对宋高宗赵构来讲,当然张俊的贡献较大。张俊甘肃人,十六岁入武行,曾参加对西夏和平定县内战的作战,有功许多。1126年,金兵围开封市,赵构以兵马大元帅征兵援救,张俊随往,被提升为大元帅府后军统制,此后,追随赵构鞍前马后。

针对赵构而言,张俊的确是大救命恩人,最先,张俊是第一个劝他即位的名将。北宋被灭后,张俊便对赵构说,你是君主的小弟,现如今形势动荡不安,内心不稳,你如果不早日即位,必然长此以往。这正中间赵构心坎,在张俊协同别的将领重臣持续三次奏疏劝进后,赵构就在应天府宣布即位。此后,赵构视张俊为亲信。

张俊是赵构的恩人。赵构登基后,金兵一直在袭击他,而他又只知逃走,伴随着他的逃走,大量土地沦亡在金兵的匪军下,激发了军警民的怒气。1129年,赵构舍弃扬州,扬州随后失守,他逃往杭州后,鼎州团练使苗傅和偏将刘正彦启动事变,逼赵构让位,割据一方。在这里危急关头,张俊协同韩世忠、刘光世等率进攻苗傅和刘正彦,解决了苗、刘之军,使赵构得到复辟。

张俊仍在明州,也就是今日的宁波救驾有功功率。赵构补金兵袭击得东奔西逃,之后抵达明州,他留有张俊在明州抵御金兵,还服务承诺说,我无你,不可以登皇位,你如果无我,则功亏一篑,你在明州不遗余力对抗,略表心意,我将封你为王。金兵攻击明州,张俊与刘宝、杨沂中、田师中等拼命抵御,惨败金军,金兵逝者千余。之后,明州对决被南宋鉴定为“中兴至今十三处军功”之一。赵构也没言而无信,与金和平谈判取得成功,消除各将军兵权后,就马上封张俊为清河郡王。

论与赵构的关联,四将中,以张俊的关系最好是,其次是刘光世和韩世忠,他们同张俊一样,对赵构有勤王之功。因此,之后为获得与金兵和平谈判的资质,消除将军兵权,最先就拿岳飞动刀,缘故是由于相对性于别的名将而言,岳飞经验浅,对赵构个人和权势所做的贡献并不大,又不听问好,因而被冤杀。但话又说回家,四将中对民族贡献最高的,则非岳飞莫属,由于他的故事和英雄人物豪情万丈,变成了立誓还击异族侵入的民族精神,迄今还让大家深深感动。

南宋中兴四大将,为何只有岳飞被害死,其他三位却安然无事

宋朝抗金斗争中,出现了不少杰出的将领,其中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四位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最出名、最忠心报国的岳飞却被害,而其他三位都得以善终,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宋高宗赵构容不下岳飞。

北宋末年,金国进攻大宋。岳飞率领岳家军抗金,数十年的战斗中百战百胜,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他是宋朝中兴的希望。岳飞挥师北伐,不负众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赵构连发12道金字牌下令岳飞退兵,岳飞迫不得已班师回朝,在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宋高宗赵构为何容不下岳飞?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岳飞和宋高宗目标不同

宋高宗赵构从在商丘即位以后,就被金军追得满世界地逃跑,甚至逃到海上,没有落脚之地,估计睡觉都做噩梦。只要想一想赵构的这些狼狈的遭遇和处境,就能想到对于这么一位被追怕的皇帝来说,能够偏安一隅就是最大的梦想。什么北伐中原,光复故土对岳飞等热血将领是很正常的事,但对赵构来说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他只想当一天皇帝撞一天钟,保住江南,能享受一天是一天。

二、岳飞要迎回二圣,赵构不愿意

岳飞要北伐,迎回二圣,作为臣子,是忠心的体现。对赵构来说,也应该是孝心的体现,但是在皇权面前亲情是脆弱的。宋钦宗若回来,赵构该如何自处?虽然说宋徽宗年岁已大又昏庸,宋钦宗也是懦弱无能,即使回来也未必会对赵构造成威胁,但是赵构不一定这么想,毕竟二圣不回来是最好的选择,也不用为难。

三、宋高宗怕岳飞功高不受控

前有五代乱世,武将功高擅权,黄袍加身的太多,赵匡胤的天下大宋王朝就是这么来的。有鉴于此,有宋一朝对武将的压制也是前所未有的。赵匡胤黄袍加身成功,便急不可耐地杯酒释兵权,可见对武将的防范之深。赵构自然理解是怎么回事,而且将这一方针贯彻得很到位。宋金交战期间,迫于无奈,武将重新掌权,但宋金关系缓和以后,立即收了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兵权。

岳飞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实在太高,深得老百姓爱戴,若局势不受控,保不齐黄袍加身的戏码再在岳飞身上上演一次。当然,从岳飞的表现来看,这种可能性应该是不存在的,但是赵构肯定不会这么想。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才很艰难地才将岳飞召回。而且宋高宗赵构还亲历了“苗刘之变”、“淮西军变”,可以想象赵构此时心里肯定是怕到了极点。或许之前坚持北伐、迎回二圣赵构尚能勉强接受的话,但从十二道金牌发出的时候,便注定岳飞不会善终。不管北伐能否成功,二圣能否回来,岳飞除非反了,尚有活的可能,但这对他来说又是不可能去做的。而且对待高宗要回收兵权之事,岳飞表现得比较激烈,就更坚定了赵构杀他之心。

相比之下,赵构对“中兴四将”的其他几位就没有太多这些方面的顾虑。

韩世忠也是身经百战,威名赫赫。黄天荡一战扬名天下,几乎活捉金兀术,大仪镇一战也是打出了宋军的威风。韩世忠和岳飞比较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岳飞遇害后他还曾为岳飞鸣不平。但是韩世忠和岳飞不同,他懂得自保,而且他早年曾救过高宗赵构的性命,有救驾之功,这就决定了他只要交了兵权,就不会有生命危险。

刘光世和张俊二人更不用说了,本身对抗金斗争并不积极,莫名其妙地就入了“中兴四将”,其实比他二人更有资格的大有人在。抗金中二人也没有太大的功劳,败绩也不少,而且不乏畏敌怯战之举,从他们的履历和经历来看,只能说表现一般,之所以得以晋升,估计都是沾了韩世忠的光。不过,赵构对此二人是比较放心的,刘光世自己主动上缴兵权,张俊也是很愉快地上交了兵权,更是主张同金国求和,与秦桧一起陷害岳飞。刘光世、张俊二人也同韩世忠一样,在“苗刘兵变”时有过勤王之功,都是赵构的恩人。对没有威胁的人,赵构自然不会对他们忌惮。

总之,只要宋朝不被灭,宋高宗赵构还在,岳飞之死就注定了。

为什么《中兴四将图》里的岳飞是个白胖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为当时古人认为白胖子这个形象更能突出岳飞的精神。在当时古人的审美与现代人的审美可以说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古人认为这种白胖子的形象就是当代名将标配的长相。当时南宋的宫廷画师画了一幅中兴四将图,在这幅画作上出现的4位将军个个都是宽脸肚圆的胖子。当时这幅画也比较受民间百姓的欢迎,由此就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时古代人的审美其实与现代人是不一样的。在古代人们认为这些有能力的将领一般脸都是微胖的并且有双下巴,最标志的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将军肚。在古人的思想中,所有朝廷中有能力的将军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可以从汉朝到清朝这2000年人们所画的朝廷命官的画像上可以看出,几乎每一个将领都是这样的特征。

现在人们认为肌肉男是男生健康的一个方式,但是古代人并不这么认为。中国自从进入到封建社会以来,文化主流都是偏向温柔敦厚的。在宋朝的时候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但是即便是到了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的汉朝与唐朝,那些只有蛮力的武夫也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从古代人们的审美上来说,这些百姓更喜欢那些文质彬彬的人士。因为当时这些古人认为这些文弱书生一般都是学识比较渊博,并且有着非常高能力的人才。这些智商非常高的人远远比那些只有蛮力的人强得多。所以在古代人物画中,应该从古人的审美出发。古代宫廷画师创作这些画作的时候,讲究的是传神而不是外形相似。就拿画一个将军为例子来说,画师可以画的并不像这个将军的样貌,但是一定要把这个将军的神态表现出来。

南宋中兴四大将里的两位,为何刀兵相见,惊动宋高宗出面劝架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所作的一首七绝。韩、岳分别是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

时光如白驹过隙。陆游写这首诗时候,中兴四将都已作古,岳飞、岳云父子遇害已有数十年,碧血化为杜鹃。

南宋中兴四将的说法由来已久,最早出于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按画中顺序分别是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和岳飞。由于刘松年供职于南宋京师画院,这个排位可以看作南宋后期的官方版本。刘松年在这幅画的题跋中又写道“世称张、韩、刘、岳”。后面还有一句,“自王公大人,下至牛童、马走、妾妇、稗官之口,无不称道其武勇忠义”。稍微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知道,“武勇忠义”这个定语跟张俊和刘光世其实没什么关系。

中兴四将图

我们暂且不说排名的问题,为避免引起误会,首先说明,本文的主角是韩世忠和刘光世。

但既然说起中兴四将,不得不简单说两句,为什么张俊和刘光世两人能跻身其中,尤其是刘光世。须知当年在川蜀、秦陇地区抗金的名将吴阶、吴璘兄弟二人,也比张、刘二将的战功大得多。个中缘由说来话长,不妨让清代的一个诗人沈采石,用简约又明快的笔调点评。

沈采石其实是个才女,她写的《中兴四将歌》有这么两句:“中兴有四将,韩岳乃可称。……张骄刘惰不足道,握兵乃比韩岳早。”这个颇有豪气的女子一语道破了天机。张俊和刘光世起家早。张俊暂且不说,刘光世出自将门世家,他的父亲刘延庆是一方镇将,相当于军区司令。刘光世不用奋斗就“荫补”为官。

但刘光世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惧怕金兵,金兵从来没有机会跟刘光世交手。因为刘光世跑得快。刘光世面对金兵,只有两种状态,要么在逃跑的路上,要么正在收拾盆盆罐罐准备跑。刘光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对付农民起义有一套,立过几次功。刘光世还善于招降流民,实力一步步坐大。流民也喜欢投奔刘光世,因为他这里军纪涣散,大伙儿不受什么约束。

相关图

韩世忠是宋代有名的猛将,极为勇悍,凭本事熬出来的。宋徽宗年间,韩世忠以偏将的身份参与平定方腊,上演了一段传奇。他孤身闯入深山中的义军老巢,凭一把长矛杀了方腊身边几十个人,然后把方腊捆起来一路扛了出去。后来韩世忠抗击西夏和金兵屡立战功,威名远播。

宋高宗接班之后,刘光世因平定叛民之功,成为南宋分封的第一个节度使。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高宗皇帝逃往临安(杭州)。皇帝的宠臣王渊身为枢密使,掌管军国大计,却与一帮官员趁机搜刮民财争相跑路,引发了兵变。中兴四将里的张、刘、韩三人响应号召带领兵勤王,解救宋高宗于危难,由此奠定了“三大功臣”的地位。

事后刘光世加封太尉,韩世忠也获封武胜军节度使。这就是张、刘、韩三人荣宠一生的原因所在。《文献通考》记载,宋高宗年间只有三个人获赐“功臣”称号的殊荣,韩世忠是“扬武翊运功臣”,张俊“安民静难功臣”,刘光世“和众辅国功臣”。

韩世忠剧照

刘光世打仗不行,偏偏嫉妒比他强的张俊、韩世忠等人。他尤其看不惯韩世忠,凭什么资历没自己高,“靖难”之后就一跃而起,几乎与自己比肩。那会儿韩世忠还没加封太傅,不如刘光世的地位,但作为一方镇将来说是平级的。韩世忠性情刚烈,也很不待见刘光世。日后两人一度爆发争端,兵戎相见,宋高宗不得不出面调停。这事儿是刘光世挑起的。

建炎四年(1130),刘光世又获得加官进爵,仍不知足,请求“便宜行事”的权力,高宗没有答应。由于刘光世兼任两浙路安抚使,而韩世忠和张俊也兼任浙西制置使,三人共享了浙西一带征调物资等权力以供军需。刘光世上表请求罢免了张俊和韩世忠的兼职,自己独掌两浙地区。《宋史》载“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三大将本就互有嫌隙,刘光世的种种举动无疑让张俊和韩世忠更为不满。

宋高宗剧照

韩世忠是个倔脾气,往往意气用事。当时有个文官叫季陵,很有气节,力主抗金。他给高宗上书指出刘、张、韩三大将的微妙关系,“胜不相逊,败不相救,大敌一至,人自为谋耳”。就是说金兵打过来,三大将都是等着看对方的笑话。而高宗皇帝对此毫无办法。刘光世则早晚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不等金兵到眼前他就先蹿了。

刘光世有个得力部将叫王德,原本在张俊麾下,可谓身经百战,不光与起义军打过仗,还跟金兵正面较量过。有一次是刘光世架不住皇帝督促,只得派王德带领少量人马袭扰金兵。但王德既然敢去,说明是有胆量的,后来也有出彩表现。王德还在平定叛民的战场上救过刘光世一命,可谓刘光世跟前的头号红人。但是跟着刘光世这样的上级,王德学不了什么好,习惯了骄横跋扈。

绍兴三年(1133),朝廷下诏让韩世忠和刘光世换防。韩世忠从邓州调往镇江,刘光世从镇江调到建康(南京)。主要是为了防备金国扶持的伪齐军队进犯。刘光世的部将王德在换防的过程中,与韩世忠的一个部将起了争执,王德当场就把对方杀了。韩世忠闻讯怒不可遏,咽不下这口气,决定给刘光世点颜色看看。

镇江和建康的方位

刘光世正在镇江收拾盆盆罐罐,韩世忠率部赶往镇江。此时镇江城中府库失火,一查是故意纵火,抓到了几个人。刘光世亲自审讯,纵火者声称是韩世忠麾下。纵火一事《宋史》记述的太简单,真相不明,也没有后续报道。如果是韩世忠派人干的,为什么要烧府库物资,难以解释,可以说是烧自己的东西。如果烧的是刘光世的个人财物,那就说得过去。但以韩世忠的为人来说,这又不像他的风格。因为接下来韩世忠直接动手了。

韩世忠带着大批将士驻扎到镇江登云门,按理说刘光世也要经过此处,但此时的情况,刘光世怎么敢见韩世忠,也顾不上办理交接手续,吓得绕道而去。韩世忠闻讯,立即派出人马追了过去,与刘光世的殿后队伍干了一架。可想而知,刘光世的乌合之众怎打得过韩世忠的凶悍将士,被修理了一顿落荒而逃。韩世忠扳回了一局。

刘光世惊魂甫定,立刻上表告了韩世忠一状。期间韩世忠仍不解恨,派兵攻打建康,一度占领了建康官署,刘光世狼狈逃窜。由此两大镇将摆出一副随时开战的架势,朝廷上下目瞪口呆,群臣纷纷上书谴责刘、韩二人,要求严办。

南京古城墙

宋高宗见状也是哭笑不得,又不忍处罚两大将。韩世忠好说,刘光世几次不听朝廷号令,高宗对他有点无可奈何。于是宋高宗派人把群臣呈上的厚厚一摞奏书拿给韩、刘两人看,告诫他俩不准再生事端,赶紧和解。还传了口谕对刘光世说:你和世忠不该闹成这样,应当英雄惜英雄,以国家大事为重。刘光世哭着点头。

刘、韩两人的冲突因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部将而起,高宗下令宰相赵鼎督办此案,拘捕王德,但不了了之。王德见事情闹大,展现出明事理的一面,主动前往韩世忠处请罪。韩世忠反而欣赏他的胆识,跟他痛饮一番,尽释前嫌。这就是古语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但韩世忠和刘光世驻地相距太近,高宗终究放心不下,不久之后又把刘光世调任江东、淮西宣抚使。为了安抚刘光世,还赐给他十万串钱。刘光世这一次没有抗命,很快就走了。

韩、刘两人的冲突,我认为暴露的是朝廷的虚弱,也是无奈。因为那会儿南宋内忧外患,金兵在江北虎视眈眈,江南各地大小农民起义不断。不计其数的流民都归附了刘、张、韩等几个镇将,三人拥兵自重,逐渐尾大不掉。特别是刘光世,部众远超韩世忠,不停伸手跟朝廷要粮饷,高宗很是头痛。刘、韩两人性情迥异,高宗息事宁人,一来是感激他们当初勤王的表现,二来也不敢动他们,担心惹出大乱子。

南宋中兴四将

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著名南渡将领,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四位将领是指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这一说法来自于宋朝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四位将领均有王爵,刘光世追封鄜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岳飞追封鄂王。亦有以刘锜取代刘光世,以史料来看更为可信。第三种说法由南宋史官章颖提出,将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据一些历史资料上看,吴玠和刘琦 比岳飞他们要晚至少十年,因此有好多书上在说中兴四将时都没有吴玠和刘琦。中兴四将的评定绝大多数以章颖说法参考。

南宋中兴四将

因为,韩世忠、张俊和刘光世此三人在赵构登基之初的苗刘兵变中有复辟拥立之功,在政治上这可是大功,另外这三人是赵构的嫡系大将(当然希望大将都是自己的死忠派啦)。还有就是个人认为中兴四将要靠总体实力的,张俊和刘光世的麾下将领、军资钱粮、和兵力要比吴玠和刘琦高很多。 张俊是个很特别的将领,他有很多“之最”呢:1、他曾经位至将相极得皇帝恩宠(他死后,赵构到他灵前大哭下令三日不上朝,追封循王)。2、是古往今来罕见的超级大财主。(摆下了中国第一宴)3、政治极为厉害,很会揣摩上意,害死了岳父等。(人生最大的污点) 此外,张俊资历最老、年纪最大,故还被南宋时人列为“中兴四将”之首,而且被南宋朝廷追封王爵的第一个将帅就是张俊。(张俊的“循王”封号是宋高宗在位时追封的,韩世忠的“蕲王”封号是宋孝宗在位时追封的,岳飞的“鄂王”封号则是宋宁宗时期追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