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李治、忽必烈、朱棣、玄烨四位帝王鼎盛时的版图,你觉得哪个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为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11-24 10:14:22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李治、忽必烈、朱棣、玄烨四位帝王鼎盛时的版图,你觉得哪个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为什么

1,唐高宗年间,安西都护府管辖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全部、巴基斯坦大部、伊朗大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一带,这一大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安北都护府管辖今外蒙古和中西伯利亚地区,这一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安东都护府管辖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这一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2,忽必烈在位期间,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管辖范围比唐朝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管辖范围略大,但资源是一样的!中亚地区不在元朝版图之内。

3,明成祖在位期间,设置三宣六慰,把中南半岛大部分纳入版图,在印度洋有出海口!今日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北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大部、吕宋岛都是永乐皇帝的,这一大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矿产丰富!

4,康熙帝在位时,乌里雅苏台和外东北是中国的!森林资源丰富!矿产丰富!水资源丰富!

综上所述:唐高宗李治时的中国资源最丰富!自然条件最好!如果把安西都护府、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三宣六慰整合到一块,那是最好的!不忘历史,努力工作,提升综合国力!祝福你中国!








历史上的世宗皇帝都有哪一些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庙号”为“世宗”的皇帝共有20位,分别有:商朝的世宗皇帝祖甲;汉朝的世宗皇帝刘彻;晋世宗司马师;后赵世宗石周曷朱;北周世宗于文毓;前秦世宗苻健;前凉世宗张重华;南燕世宗慕容德;北魏世宗元恪;北齐世宗高澄;后周世宗柴荣;吴越世宗钱元瓘;西梁世宗萧岿;隋世宗杨昭;唐世宗皇帝李豫;元世宗忽必烈;金世宗完颜雍;辽世宗耶律阮;明朝世宗皇帝朱厚熜;清朝世宗皇帝雍正;

但真正能称得上“世宗”的皇帝只有四位:1.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皇帝,他励精图治,开创了“汉武中兴”;2.唐世宗李豫,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仍将唐朝维持正常;3.明朝朱厚熜,虽没有多大能力,仍保持明朝维持现状;4.清朝雍正皇帝,开创了“盛世”,是一位真正承前启后的有作为的皇帝。

古代皇帝是不是需要天天上早朝

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场景,威严的天子正做在龙椅上,下面站着一排排文武百官,噤若寒蝉,这时候出来一位太监,捏着嗓子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后就有大臣站出来说:臣有本要奏。接下来就是君臣商议军国大事。

那样,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复合历史呢,古代皇帝和大臣是不是要天天上早朝呢?

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好像有点行不通。试想,朝廷下面有很多部门,比如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放到今天大致相当于国防部,司法部,工信部等,国防部要商议军队改革,军事预算,司法部要确定立法法案,工信部要统计工业产值,这些部门职能都不同,都拉倒一起能商议出什么来?况且国家大大小小部门这么多事情,要是都在早朝上商议,那这个朝会开到晚上估计也开不完。

那么,古代的上早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以明朝为例来看看。

明朝的朝会制度始创于明太祖朱元璋,完备于明成祖朱棣,所谓朝会,主要指的是早朝。说到早朝,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们肯定是一腔怨言,叫苦不堪了,因为这个事太折磨人了。

我们来看看一次圆满成功的早朝,其流程是什么样的。

早朝之前,凡是有资格参加的所有京官,以及在京城地区的地方官,要在凌晨三四点就起床,然后在天亮之前赶到宫门守候。在威严的钟鼓声中,宫门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理队列,文官在东,武官在西,队列整理好以后,御史开始点名。

这时官员如果出现咳嗽、吐痰、牙笏坠地甚至没站稳等行为,都属于“失仪”,会被御史记录下来,一般被礼部处分一下就算过去了,但是如果碰上政敌攻击,用这些小事作为攻击借口,一顶“大不敬”的帽子就扣过来了,那可就不得了。所以,这种仪式对上了年纪的官员来说真是一种煎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失仪。

一切准备就绪后,皇帝驾到,百官听口令向皇帝叩首,然后四品以上的官员进入大殿,向皇帝奏报政务,请求皇帝指示,早朝一直等到日上三竿才结束。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个工作狂,历史上说他日理万机,宵衣旰食,这可不是一句阿谀奉承的话,而是事实如此。老朱之所以这么拼,就是疑心太重,不敢放权给大臣,生怕大权旁落,所以一定要事必躬亲,当然,他自己是穷苦出身,觉得苦点累点无所谓,不过,这可就累苦了老朱家的后人。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每天除了早朝外,还有午朝和晚朝,他规定,每天各部门必须有185件事面奏皇帝,可这一天天的哪有这么多事要上奏啊,于是下面的官员为了完成业绩,绞尽脑汁,有时候甚至连民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来拿来上奏。

到明朝第六任皇帝朱邪镇继位时,这个规矩终于改了。由于朱邪镇继位时只有9岁,所以朝中那些制定规矩的大学士才网开一面,早朝只呈报8件事,而且要求在前一天就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送给皇帝看。

这个例子一开,早朝的实质性意义基本没有了,因为所有上奏的内容其实在前一天就已经批阅过了,只不过是在拿到朝会上来走过场而已。但是这一仪式任然被保留了下来,很少间断,即使下雨下雪天也是如此。不仅百官深以为苦,皇帝也同样不好受,谁愿意每天一大清早就起来呢。

但是皇帝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下面的言官就会拼命进谏,委婉一点的会说皇帝不应该怠政,碰上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直接大骂皇帝不循祖制,是昏君,搞得皇帝很是下不来台。所以啊,就是是贵为九五之尊,也不敢轻易得罪这些文官啊,每天该上朝还是得乖乖的去上朝。

(朱元璋)

在弘治皇帝时期,有一天晚上宫中失火,弘治一晚上没睡好,精神恍惚,于是派人去问大学士,今天是否能不上早朝,大学士们经过商议,同意了辍朝一日,让弘治在补一会觉。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挺悲催的。

首先打破这一传统的,就是明朝的第十代皇帝,那个被文官们视为昏君的正德皇帝。

正德的个性极强,他不愿意遵守这些没有什么意义的陈腐祖制,也不附和群臣所推崇的传统观念,什么事都有他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他在位时,常常离开京城,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有一次竟然自己带兵跑到关外,和蒙古小王子打了一仗,还以少胜多打赢了。正德的做法,让下面那些官员很是头疼,这完全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

在正德眼里,内阁只不过是一个传递消息的机构而已,加上他对内阁里那些迂腐的老头子也非常看不顺眼,于是他干脆撇开内阁,用自己的亲信组建了另一套行政班子,里面就有不少军人和宦官,这在那些大臣看来是大逆不道,其行为和商纣、夏桀这样的昏君无异,于是拼命进谏。还好正德死的早,英年早逝,这才让那些文官大松了一口气。

万历皇帝继位时,也只有九岁,军国大事都由皇太后和张居正定夺。张居正是既当首辅又当帝师,为了照顾年幼的万历,张居正安排,每个月只逢三、六、九早朝,不过,不上朝的日子,万历也必须早起读书,不能懈怠。

实际上,到了万历时期,早朝已经非常简化了,远没有明朝建国之初那般繁琐,而且所有陈奏的内容早已用奏章上奏过了,只有必须让所有官员知悉的事情才在早朝时朗诵一遍。

张居正死后,万历没有了监管,干脆就不上朝了,这才有了万历28年不上朝之说。但是不上朝不等于不理政,只是没那么多繁文缛节而已,国家还是照常运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