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基亚微软案例

诺基亚微软案例(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拒绝鸿蒙系统引热议,诺基亚案例值得参考)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11 09:38:49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诺基亚微软案例,以及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拒绝鸿蒙系统引热议,诺基亚案例值得参考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拒绝鸿蒙系统引热议,诺基亚案例值得参考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便是:诺基亚的产品不会使用鸿蒙系统。似乎对于市场份额已经占据极小的诺基亚,好像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毕竟,想要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国内,这一想法将会被大部分消费者抛弃。

回过头来,看看诺基亚落寞的过程,其实很多危机都是可以避免的。在当年,诺基亚是多么的强大。但是后来,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诺基亚这一庞大“帝国”就分崩离析了。扼腕之余,诺基亚的事情也值得深思。

当年,诺基亚凭借自己强大的专利以及塞班系统,占据了国内市场大部分的份额。而在全球市场份额来看,有一数据表示,诺基亚市场份额占据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据,用户群体是多么的庞大。

可就是有着这么庞大用户群体的诺基亚,可以说是因为自己没有重视,而使得它的“统治”彻底分崩离析。

苹果的出现,3G网络时代的风向

2008年,诺基亚的强力对手苹果,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3g手机。这似乎对于诺基亚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反正每天都会有新的手机出现,这只是一件小事情。据网上说:当时的诺基亚老董,在看到乔布斯拿着苹果手机的时候,嘲讽乔布斯苹果没有实体按键。诺基亚的对苹果手机的不重视,也为它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IPhone3g的出现,也是3G时代来临的一个鲜明旗帜。在2008年,我国就开始普及3G网络。2009年,三大运营商正式开始运行3G网络。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就此展开。

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手机,正是把握住了这一风向,将自己的品牌名声打响。苹果手机,也成了消费者的手机新选择。反观诺基亚,尽管手头有着2G网络的专利,和新网络时代3G的专利,但是它并没有合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没有把握好网络新时代的风向,诺基亚也慢慢的开始走向了衰落。

安卓与IOS,再给塞班致命一刀

苹果手机的出现,相较于诺基亚手机而言,还不算什么,只是让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但是,当苹果带着自己的IOS系统,以及谷歌带着麾下的安卓系统,两者的同时出现,共同给了诺基亚最后致命的一刀。

在现在看来,系统是一部手机最重要的底层。流畅而强大的手机操作系统,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一点。而当年诺基亚最强大的一点就是,自己手中的塞班系统。

凭借塞班系统的强大,诺基亚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手机王朝”。即使当时强如三星,也不得不暂避诺基亚的锋芒。而IOS和安卓两大系统的出现,按理说和塞班系统三者成为三足鼎立之势。但是最后的结果便是,塞班的落寞,IOS和安卓的胜利。原因为何?

诺基亚的软件,是它为自己手机开发的软件,也是由它自己所主导的。至于内部有什么配置,我们作为消费者可以说丝毫不知情。但是IOS和安卓呢?由苹果和谷歌开启的移动互联时代,将自己的IOS和安卓两大系统平台,开放给了全球的软件开发人员。这一招,才是最狠最为致命的一刀。

苹果和谷歌,用全球700万的开发人员,去对抗诺基亚内部的软件开发人员。单凭700万数量这一点,不知道超过诺基亚数量开发人员数量的多少倍。这就像蚂蚁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去对抗庞大的大象一般。所以塞班的退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企图翻身,彻底落寞

在安卓和IOS两大系统,占据了主流之后,诺基亚也在试图翻身。最后,诺基亚将目光,瞄准了当时微软的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企图继续对抗IOS和安卓。微软作为电脑系统的泰斗,按理说手机系统不会太差,当时,也有很多手机厂商选择Windows系统。

但诺基亚和这些厂商有一个极大的区别,那就是其他的手机厂商选择Windows系统,只是让自己旗下的一部分产品,应用Windows系统,其他产品则是使用安卓系统。毕竟,IOS系统只应用于苹果手机之上。

本以为诺基亚这次,即使不能回复昔日的繁荣,也能继续在手机市场上立足。然而用户发现,Windows手机系统的使用难度,远远高于安卓系统。需要花费的心力,比安卓系统要大。这也就使得用户们,很快就抛弃了Windows手机系统,投向了安卓系统阵营。

缺少了消费者的认可,微软也只能无奈选择退出手机市场的竞争。但是,想要靠Windows系统续命的诺基亚,则再也难以翻身了。黯淡立场的诺基亚,也将自己麾下的手机业务,出售给了微软。如果当时,诺基亚能够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选择使用安卓系统。我想,诺基亚的局面将会变成另一番景象。

再次起航,市场不认可

在2017年,诺基亚在我国发布了第一款安卓手机诺基亚6(诺基亚首款安卓手机为诺基亚X),企图再重新起航。毕竟,当时对于诺基亚怀有情怀的消费者,可以说大有人在,就连笔者也不例外。

然而,诺基亚已经不是当年的诺基亚。靠着情怀,确实让诺基亚获得了部分消费者。但是,似乎诺基亚高估了自己。智能手机时代,在小米2出现的时候,一个新的名词便在消费者群体流传——性价比。

反观诺基亚6的定价,价格在1700元左右。按理说,这个价格完全能够获得认可,可是别忘了性价比。在这一点上,诺基亚并没有做到。搭配高通骁龙430的诺基亚,完全不能与其他手机相提并论。

产品定位的错误,可以说对诺基亚是致命的。尽管获得了部分用户,但是数量上实在太少了。这一次的再次起航,诺基亚是失败的。市场的不认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

结语

从我们现在来看,诺基亚这一企业的这些危机问题,其实完全都是可以规避的。而诺基亚的事情,相信也值得每一个企业参考。那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该如何解决这些危机问题呢?我觉得这些地方可以作为参考。

重视对手的挑战 。诺基亚可以说轻视了对手,才使得自己落寞。如果当时乔布斯带着IPhone出现的时候,诺基亚能够看到其中的危机,并加以改进自己的产品,相信诺基亚还有机会。

把握好时代浪潮 。3G时代的出现,标志着2G时代的落幕。而诺基亚并没有看到这一新时代,没有牢牢地把握好时代风向,也是它落寞的原因。

要有创新冒险精神 。手中握有3G部分专利的诺基亚,没有合理利用这一点,去创新自己的手机,企图市场稳定再选择出手。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没有敢拼敢闯的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的 社会 ,是很难扎根生存的。

错误的市场定位 。诺基亚再次回到市场上来,这个时候的它已经不是当初的“霸主”诺基亚了。想要重新获得市场认可,那么就必须要达到消费者的满意。很明显,这一点诺基亚也没有做到。没有切实的市场调研,企图用高傲的姿态让市场来迎接它,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会得到认可。

对于今天的诺基亚而言,尤其是在说出了上面那番话后。有没有考虑过,选择使用鸿蒙系统,这对于诺基亚而言,也是一个重新获得市场认可的机会呢?

微软收购诺基亚中的谈判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微软收购诺基亚事件2013年9月2日晚间,微软宣布,将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另外再用16.5亿欧元(约合21.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诺基亚的专利许可证,因此这项交易的总价格大约为54.4亿欧元(约合71.7亿美元)。中文名微软收购诺基亚事件时间2013年9月2日内容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收购双方微软,诺基亚基本简介作为这项交易的部分内容,诺基亚将向微软出售一份10年期的非独占专利许可证。微软也将把它自己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专利以互惠方式授权给诺基亚。微软还将享有永久性的续约权。微软还将购买诺基亚Here平台的许可证,它将成为诺基亚Here部门的最大客户。双方将为此另外签订一份授权协议。售出设备与服务部门后,诺基亚的战略将集中在3项核心技术上面,即:NSN(网络基础设施)、HERE(地图与地理位置服务)和先进技术(技术授权与开发部门)。微软打算将其Windows 8业务与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业务整合在一起,从而获得跨硬件和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员工安排一旦交易达成,诺基亚众多高管将加入微软,其中包括埃洛普。微软将动用大量海外现金储备来完成本交易。交易完成后,约3.2万员工将加入微软,其中有4700名是芬兰员工。埃洛普之前曾任职微软的高管,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接替微软CEO鲍尔默的人选之一。因为这项交易而即将加盟微软的诺基亚高管还有:全球执行副总裁乔哈劳(JoHarlow)、运营执行副总裁普凯达(JuhaPutkiranta)、移动电话执行副总裁蒂莫托坎宁(TimoToikkanen)和销售与营销执行副总裁克里斯韦伯(ChrisWeber)。埃洛普放弃诺基亚CEO职位,暂时担任设备与服务部门执行副总裁;诺基亚董事长里斯托西拉斯马(Risto Siilasmaa)将担任临时CEO。埃洛普将领导微软的设备团队,但是这将令他处于一个比较奇怪的位置上,因为鲍尔默在上个月宣布的重组计划中表示,公司设备与工作室工程部门的负责人是执行副总裁朱莉拉尔森格林(Julie Larson-Green);加上鲍尔默本人已经宣布他将在未来12个月内退休,预计当这项收购交易完成的时候,关于鲍尔默候选人的传闻又要满天飞了。员工安排是重点也是难点

《创新者窘境》延读——巨头诺基亚因何错过智能手机时代

  创新者系列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的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两个核心的概念 “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并通过大量的企业分析总结了导致大型企业陷入创新窘境的原因, 他指出真正让一个行业看上去利润可观的原因,是一家企业在合适的时间,在恰当的市场环境中正好处在了合适的增值链上,并且这条增值链正好顺应了利润增长的法则。 虽然书中列举的案例集中在计算机、钢铁、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但其中的创新法则对于新兴行业而言不仅适用而且似乎更加匹配,通过斯坦森教授的理论我们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包括巨头诺基亚在内的手机制造业巨头几乎都错过了智能手机革命。  诺基亚起初是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的一家木材纸浆厂。1922年诺基亚与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诺基亚之所以能够成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巨头,很大程度得益于比约恩·韦斯特兰的领导,他不仅大量投资电子工业,在集团内部更是鼓励研发人员自行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之后。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并直接将其他业务压缩到了最低限度。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994年诺基亚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1996年诺基亚公司拍卖电缆及彩电生产业务,并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飞速发展。1998年生产出第一亿部移动电话,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诺基亚3310发布于2000年10月31日,对当时的用户来说,诺基亚3310提供了许多比较罕见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计算器、秒表、备忘录等。同时,诺基亚3310亦支持短信聊天室以及语音拨号。允许用户在发SMS短信时最多输入459个字,比其他标准的SMS短信系统多达3倍, 不过诺基亚3310给世人带去最大的惊喜是它内置的四款游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贪吃蛇”和“空间大战”。 不仅如此,诺基亚3310的坚固性也是全世界闻名,“核弹”、“板砖”这些有意思的外号形容的都是这款机型,不少人也调侃用诺基亚“砸核桃”,“开啤酒”,从诺基亚3310开始诺基亚的坚固性质就成为了诺基亚手机的一个标签。 “这就是芬兰”网站首次推出芬兰系列表情的时候,将这款传奇般的“不死手机”也纳入其中,成为芬兰国家表情中的一种。 在销售数据上,诺基亚3310销量达到1.26亿部,是史上销量最佳的手提电话。       在商业竞争中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掌握头部资源的龙头企业他们之间会变得越来越像,他们的产品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我们期待他们的产品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但是大部分时候,能给我们带来惊艳的反而是那些初创的企业或新涉足某个领域的企业。 这是因为当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价值网络”后,它的发展就会收到这个网络的限制,诺基亚并非没有掌握包括软件系统开发、触屏、硬件开发等技术在内的智能手机开发的核心技术,而是它的“价值网络”和他们完善的管理使他们在接触新型技术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该技术是否能够匹配既有资源,维持企业所在的”价值网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它们就会被迫放弃这项技术。 保持领先也是一种竞争策略,但有时候它是被迫做出的选择,当企业的”价值网络“变得庞大和复杂时,就好像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蒙上了一层雾,驾驶者只能通过后视镜中的其他车辆来判断行驶的方向。 诺基亚在巅峰时期有接近2500亿美元的市值,8个国家14家工厂,11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雇员人数达到了约58800人(大约是芬兰全国2%的就业岗位)。 2005年,手机年发货量约2.64亿支,是第二名摩托罗拉的1.8倍,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2.1%。销售额达到了341.9亿欧元,利润收入为46.4亿欧元。 贡献了芬兰全部企业所得税收入的23%,占到芬兰全部出口额的20%。作为一家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诺基亚分别在芬兰赫尔辛基、德国法兰克福以及美国纽约挂牌上市),它必须维持投资者预期的增长率,显然业务切割后的小市场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与此同时成熟市场是最快也是最能够带来增长的途径,所以诺基亚必须选择放弃无法带来稳定且一定规模增长的小市场。诺基亚在全球拥有上亿的客户,虽然他们给诺基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他们也限制了诺基亚的发展,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如此数量级的客户之后,他们便很难摆脱他们的“限制”,诺基亚和当时的龙头企业所做的创新都是围绕着这部分客户所反馈的需求进行的, 这些需求将诺基亚限制在了一个创新的窘境内即手机应该拥有的特点是更好的商务性、更加持久的续航、信号、网络等等,而忽略了手机其他的可能性。 当智能手机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想象,重新定义了手机之后,面对客户需求的转变和新客户所在市场的形成,这部分客户资源反而成了诺基亚产品创新的枷锁。竞争力的本质在于实现客户价值,而不是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商业避免不了竞争,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谨慎的选择竞争对手,因为竞争趋同效应会使得你与竞争者之间变得越来越像。 诺基亚虽然一直拥有领先科技的优势,但激烈的竞争和它庞大得“价值网络”致使它做出了错误得市场细分策略,诺基亚打破了每两年发布一个新产品的业界规律,而代之以平均一个多月就有一个新品种问世。 快速推出新品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的代价是 它的系列移动电话 却越来越少让人们眼前一亮,除了基本的功能 优化 外,更多的只是外观上的创新。 在3310之后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款仅仅只有3250、N70、N-Gage、5300、N81(个人见解)等机型,而在这个周期内诺基亚总共推出的机型超过340种以上。 当企业在市场的角逐中为了独占鳌头,不断提升产品功能和可靠性时,产品往往会过度开发,市场逐渐向模块化产品架构演进,整个行业被推向分包型运营模式,竞争者能够取得相同的组件,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组装,产品的性能和成本都开始丧失了差异化的优势。     虽然诺基亚后续的产品在创新上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创新基因,实际上它一直在完善手机的功能性、可靠性、便携性并极力的满足不同人群对外观的需求, 诺基亚和同时期手机制造行业的巨头们的“延续性创新”就好比“母爱”,总是先询问作为“孩子”的“客户”需要什么,并极力的满足,但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传奇公司苹果之所以传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是“父爱”式的创新,它会定义一个产品并且告诉它的客户这才是他所需要的东西。 破坏性产品的特点是在产品初期在主流市场几乎没有价值属性,而这却成为他们在新兴市场最大的卖点,如果你还有印象,在2007年iPhone推出之前,世界的手机制造业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和黑莓推出的手机不仅外观相似,而且功能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而IPHONE的问世,直接向人们重新定义了手机,记得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经典的开场吗?   但即使将第一代IPHONE最令人赞叹的“多点触控”技术包括在内,苹果手机的每个技术指标都算不上是同类产品中的翘楚(而且大部分技术都非苹果研制出来的),但是在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后,苹果通过将这些技术重新的排列组合就能够把产品做到极致,破坏性创新通过将技术的排列组合导致产品市场的竞争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就像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成功虽好,但是如果不明白成功的原因便会误导我们的方向, 用正确的方法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其实要远远好于用错误的方法得到一个胜利的结果。 竞争意识会削弱竞争力,如果成熟企业以“核心竞争力”自居那就会将着眼点放在产品本身,而非创造客户价值,诺基亚之所以会错误地判断市场一个原因就是过度聚焦于竞争,而忽略了创造客户价值,他们过度在意和思考添加怎样的功能能够让已有的客户接受和满意而忽略了思考客户“雇佣”他们的产品是为了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苹果公司能够获得智能手机时代胜利的秘诀就在于,它定义了手机的用途,不仅告诉客户也告诉竞争者,当新的技术搭载到你的手机中时,你可以使用它完成什么新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个,苹果第一个发现了“智能手机时代”创造利润的不仅仅是硬件销售,更大的占比在于搭载的软件(并推出了APP商场),这也是苹果能够持续引领创新的重要原因。   这里的“低端市场”指的并不是价格低、品质差的产品所占有的市场,而是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市场,我们亦可以称它为“空白市场”或“零消费市场”。不重视“低端市场”会让成熟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破坏性创新”往往都是从这个“低端市场”切入的。 IPHONE的推出实际上瞄准的并不是成 熟的手机市场,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空白市场,站住阵脚的同时有很强烈的价值主张,它不管在成熟市场的手机用户怎么看待它的产品,它仅仅只是告诉使用IPHONE的使用者你可以用IPHONE做什么,然后让用户想象IPHONE还能用来做什么。 ”低端市场“早期无法为成熟企业贡献足以维持增长的利润,而且”低端市场“早期有欺骗性,因为它未来的规模是不可预测的,要知道,初代iphone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出售,直到iphone4才在中国火起来。所以当时包括诺基亚在内的大企业才会拱手让出”低端市场“,而先入者优势和苹果的创新基因使得苹果最终跨越了早期接受者到早期大众使用者的鸿沟,随着智能手机革命的推进,”低端市场“逐渐取代主流市场,IPHONE从一步步的蚕食变为了占领。成为智能手机时代最大的赢家。当诺基亚意识到时为时已晚。     随着iPhone掀起的 智能手机 革命,加上 Android 的出现,NOKIA在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和三星双双超越,而在低端手机市场,又无法制住其它的亚洲竞争对手。损失了近40亿美元的诺基亚在2013年将手机业务以及32000名员工都转让给了微软。并关闭芬兰、德国和加拿大厂房转让在俄罗斯的40家手机专卖店店铺,出售包括总部大楼等房地产在内的”非核心资产“。 大企业虽然有时候会”犯傻“,但如果拥有优秀的基因,他们终有醒悟的一天,虽然近年来诺基亚逐步淡出我们的视线,很多人说诺基亚落寞了,但它一直在做着创新和改变, 斯蒂芬·埃洛普 担任CEO之后诺基亚将手机产品线 Windows Phone 投入市场并收购了德国西门子公司所持诺西的50%股份,成为诺基亚的全资子公司,改名为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后再易名诺基亚网络。 2012年第四季,诺基亚录得7季以来首次的盈利。其中部分盈收就来自诺基亚通信设备部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 实际上,手机作为UE(用户终端设备)在整个通信业一直都是最低端的产品。互联网推动了“标准品”透明化的进程,使得通过硬件销售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现在知名的移动通讯企业都不再是纯粹的手机生产厂商,苹果手机所有的手机制造业务都是外包的,利润的主要来源在软件销售,三星主要依靠半导体和屏幕,谷歌卖的是安卓系统,华为如果把研发投入算上还真未必赚到钱。意识到这点之后,诺基亚的转型也算是相当明智和正确,这家本来便是依靠电子通讯起家的企业又回到了自己曾经最擅长的领域, 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巨轮抛去了沉重的负担,更换了引擎,朝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地重新杨帆。 今天,我们熟悉的大写NOKIA标志,主要出现在网络处理器、路由器、基站无线电接入元件,以及消费者基本接触不到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其他组件上。 随着通信行业开始推出下一代无线网络,5G将带来更快和更丰富的数据,这些变化将使全新的移动技术成为可能,包括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更全面自动化的工作场所,以及我们尚未想到的其他变化。期待诺基亚的涅槃重生,王者归来!    

诺基亚能否突破微软“体制”

查看最新行情  信海光  微软收购诺基亚  有人写文章评论说,这是一家146年的企业在4年间陨落,但显然夸大了事件。因为所谓“微软收购诺基亚”只是个新闻报道标题的简称,它实际是指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大部分手机业务及其专利。手机业务而已,当年与诺基亚在手机业齐名的爱立信,早已不做手机很多年,它一样是伟大的企业。  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这笔交易看起来微软很划算,但很可惜它不包括诺基亚最值钱的资产,比如品牌,诺基亚的品牌价值在去年还被评估为250.7亿美元,但显然微软没有拿到手,它只收购了诺基亚的Lumia品牌和产品,以及诺基亚品牌的10年使用权。诺基亚还有很多其他值钱的资产,比如地图和网络硬件部分占据了公司的总盈利的70%左右,诺基亚拥有很多国家的地图牌照,是除了谷歌地图外,全球第二大地图服务提供商;还有诺基亚的4G业务....。.这些微软都无从染指,它只是把诺基亚最消耗利润的手机硬件业务给买走了。  这些年来,微软在取得辉煌成功的同时已经错失了太多的机遇,它曾经拥有大把好机会和好产品,甚至有可能继续改变世界,但最终还是归于平庸。比如微软的邮箱,它的msn通讯工具,它的游戏业务……现在我能想起的微软最伟大的成功是十几年前盖茨发动“战争”,举公司之力研发推广IE击败网景的案例,此后,这些年来微软堪称伟大成功的,还只是它的操作系统。  微软为什么会错失机遇,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宿命性的,微软太成功了,而在转型时期,这种成功就变成了包袱和成本,战胜自己比战胜对手更难;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微软已经深深的染上了大企业病,它有一个同化任何新生事物的微软体制,在微软这个强大的体制下,或许任何产品进到微软内部都会被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活力被消耗,正如一位微软高管在离开后所说:“等你做到了公司高位上,你就会将90%的时间,用在内部斗争以及建立权力网上。”  最近一个被体制化的例子是skype。微软买下它花的钱比买诺基亚还多,但这家曾经一度被认为或许可以改变世界的公司,在被微软收购后,锐气全无,甚至也看不到被重视的迹象,它最后似乎变成了微软一个无足轻重的部门。其实不止是skype,这些年被微软并购或者合作的,基本上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微软收购诺基亚对中国企业有何启示

微软收购诺基亚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企业容易满足,容易陶醉于已经取得的业绩和地位,从而裹足不前。那么,等待企业的,就只有被淘汰,且淘汰得毫无反应、毫无反抗之力。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可谓随处可见、层出不穷。

  2. 从市场角度分析,微软收购诺基亚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外。但是,微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创新意识,还是值得中国企业好好学习和借鉴的。而收购过程中如何做到强强联合,而不是一露水地收购垃圾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微软为什么收购诺基亚

你好,wp8酷七网团队为你解答在一篇来自于微软的文稿中,微软指出了收购诺基亚的原因:1、提高它在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和利润,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因为现在的windowsphone的手机90%以上都是来自诺基亚。微软担心以后诺基亚突然投靠安卓阵营,那么windowsphone的系统就毁于一旦了的,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2、微软需要向其用户提供一流的Windows Phone手机体验。3、阻止谷歌和苹果瓜分APP市场,微软需要在APP市场上有所作为。4、微软认为诺基亚的专利集合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板块之一,所以这次收购,微软意在加速Windows Phone的创新进程,并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微软认为这次收购将会是一项双赢的收购,诺基亚抛弃了日益衰落的手机业务(在微软的授权下诺基亚继续运营Asha手机品牌),专注于研发和网络设备的发展,而微软得到了进入手机市场的敲门砖。至于是否是真的双赢,就看接下来微软在手机市场上的表现了。今年2014年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我也很想看到诺基亚再次壮大起来的。谢谢采纳,有问题追问

诺基亚的给了我们有哪些启示,请从创新的角度来分析诺基亚为什么会沉沦

1、坚持创新是成功的关键:诺基亚在2000年至2010年间的沉沦,体现了革新型企业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坚持创新,很容易被“抛弃”。

2、视野要宽广:诺基亚在技术创新上落后了,而且只把眼光局限在移动电话领域,忽视了互联网和其他新兴市场,这也是造成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3、把握节奏:诺基亚在过去的10年里一直在努力追赶行业发展的节奏,但这种跟随者的态度被行业主流抛弃,也就造成了它的沉沦。

4、根据市场动态调整策略:诺基亚在2010年以前,一直坚持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没有及时跟进市场动态,它没有及时做出策略调整,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最终被淘汰。

现在看来微软收购诺基亚到底是谁坑了谁

早在几年前,诺基亚前任CEO Tommi Ahonen就撰文说,是埃洛普有点“神经质”的坚持毁掉了整个诺基亚,因为他在Symbian系统,WindowsPhone系统以及传统功能机已经全都摇摇欲坠,仍然坚持“不会改变目前的策略”继续着自己奉守的理念。而后Windows Phone 8的出现,也没让这只火鸡变得好过一点,相反的是,这次微软甚至解禁削薄了给予诺基亚的独享权。大量贴上WindowsPhone 8标签的手机同时上市和诺基亚进行PK,原本难过的日子变得越发雪上加霜。可令人奇怪的是,诺基亚的董事们却没让埃洛普走人,反而任其掌控这只失控火鸡的全局。于是乎,业内又传出另一个关于诺基亚和微软的另一个版本阴谋论。那就是或许微软和诺基亚高层董事之间存在互相勾结,所以才使得诺基亚董事会对埃洛普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眼。

微软收购诺基亚事件存在的不足的建议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时,外界纷纷质疑,董事会一片反对声,但是在鲍尔默一个人的固执之下,收购方案得以通过,鲍尔默随即“下课”。这一错误的收购计划,对于微软的负面影响正在浮上水面。在最近提交的监管报告中,微软面向投资人揭示了手机业务(也就是收购获得的诺基亚设备和服务资产)的现状和前景。行业分析师表示,最早在二季度,微软将对手机业务进行“灾难性”的资产减记。市调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微软 WP 份额仅为 2.8%。如果以收购前后的市场份额作为衡量依据,微软收购诺基亚业务,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决策。收购之后,华为等其他手机厂商,对于 WP 的兴趣大幅下滑,市面上 WP 手机的可选范围更加狭窄。在报告中,微软称“手机硬件”部门在第一季度陷入亏损。该部门收入为 14 亿美元,但是总体成本比收入高出了 400 万美元。换言之,微软每销售出一部手机,亏损 12 美分。这个亏损额,还没有计算市场营销费用、研发费用等。更令人吃惊的是,微软提示投资人,将需要对手机资产进行资产减记。“考虑到最近的表现,手机硬件部门正在面临资产减记的更大可能性。”微软表示,手机业务未来的现金流将会下滑,手机销售增幅将会下降,这将导致手机业务部门的资产减记,这将给公司盈利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微软的报告中,采用了「财务外交辞令」,外人看的并不明白。美国独立行业分析师汤普森(Ben Thompson)近日“翻译了”微软的文字表态,他说:“一次相当、相当巨大的资产减记即将到来,可能伴随着季度亏损,这将是一场灾难!”包括前前后后的费用,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代价高达 79 亿美元。在微软的账本中,“诺基亚资产”的商誉价值为 54.6 亿美元,其他无形资产价值为 45.1 亿美元。如此高的商誉价值,主要源自于诺基亚资产和微软资源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预期。不过,微软坦承,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被夸大了。微软表示,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获得的资产,其价值估值包括了微软的业务预期,“但是在这个高度竞争和波动的市场,可能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预期值。”对于手机业务陷入的危机,微软并未隐瞒。在报告中,微软表示第三财季(第一自然季)手机业务没有完成销售销量和销售收入的目标,另外已售出手机的利润率,也低于原计划。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微软首席财务官胡德(Amy Hood)并未谈到将对手机业务部门进行资产减记,不过表示将会降低成本。胡德也表示,微软原计划在 2016 财年(7 月 1 日开始)实现手机业务盈亏平衡,但是这个目标存在风险。微软上一次进行重大资产减记是在 2012 年七月,对五年前收购的网络广告业务 aQuantive,减计(贬值)了 62 亿美元。而最早的收购价格仅为 63 亿美元。不言而喻,几乎所有的资产被归零,这是一次糟糕透顶的收购计划。在对 aQuantive 业务进行资产减记之前,微软也曾经发出警告,但是措辞并未像此次诺基亚资产一样严重。微软收购诺基亚的交易,在行业内充满争议。一些分析师认为,微软如果希望继续玩「移动端的游戏」,必须进行收购,其他分析师则认为,这次收购无法实质性改变在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处境。一直以来,对于收购交易和手机业务,微软管理层一直充满信心。不过上周,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开始承认该业务存在的问题。纳德拉表示,Lumia 手机的销量在这个季度中增长了 18%,不过微软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在部署 Windows10 硬件计划的同时,对手机业务降低成本。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找到的有关“诺基亚微软案例(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拒绝鸿蒙系统引热议,诺基亚案例值得参考)”的所有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我们网站的其他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