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空袭270人

利比亚空袭270人(卡扎菲与洛克比空难是否有直接关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0 15:42:50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其实利比亚空袭270人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卡扎菲与洛克比空难是否有直接关系,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利比亚空袭270人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卡扎菲与洛克比空难是否有直接关系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英国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发生爆炸,导致270人丧生。在利比亚方面于2003年相继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作出赔偿及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后,美国政府于2004年6月宣布与利比亚实现关系正常化。2006年5月,两国宣布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并互开大使馆。但由于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有分歧,两国至今没有互派大使。 ..是他策划的~

利比亚战争的原因

因为利比亚在卡扎菲的统治下,和伊拉克在萨达姆的统治下一样,让美国无法控制,另外,1986年3、4月份,美国两次出兵袭击利比亚的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老帐未了。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1972年,利比亚又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军事经济?定,以后两国关系越弄越僵。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发生时,利比亚焚烧了美国驻利代办处,导致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这笔帐一直没有算清,美国对此耿耿于怀。二是又结新仇。美国认为卡扎菲支持世界性恐怖主义活动,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特别是1985年连续发生几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活动,美国都认为与利比亚有关,因此决定制裁利比亚,但经济制裁毫无效果,终于导致武力解决。三是杀鸡给猴看。长期以来,利比亚与前苏联关系密切,是购买前苏联军事装备最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苏联在地中海的武器仓库”。利比亚的导弹基地均归前苏联人控制。美国一直认为这是对第六舰队的严重威胁。美国挑起冲突的目的也是借此机会摧毁利比亚的防空导弹基地,给前苏联点颜色看看。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英国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发生爆炸,导致270人丧生。在利比亚方面于2003年相继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作出赔偿及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后,美国政府于2004年6月宣布与利比亚实现关系正常化。2006年5月,两国宣布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并互开大使馆。但由于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有分歧,两国至今没有互派大使。 看着利比亚政府在内部斗争,插上一脚。如果美国打下利比亚,马上就会在利比亚的国土上建造军事基地,来控制利比亚政府。由此利比亚就变相的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来扩充国力。慢满的来实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愿望。

美国为什么要打利比亚有哪些原因

  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对于美国打利比亚这一事件,人们议论纷纷。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为什么要打利比亚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美国打利比亚的原因

  首先讲美国,美国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尽快交出军事指挥权,主要原因呢是第一,利比亚对美国的吸引力远不如伊拉克,尽管利比亚的探明石油储量占非洲第一,但是和伊拉克比起来,还是少很多,大约只占伊拉克的四分之一。另外虽然利比亚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对美国来说并不是那么稀罕,因为美国不像欧洲,天然气不需要大量进口。第二个原因呢主要是来自美国国会,一个阿富汗战争,一个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国内的很多老百姓是叫苦不迭。先不说战争带来的伤亡,这种人道层面上的批判,单是巨额的战争花费就让国内多失业或者在失业边缘的人怨声载道。

  虽然,也有经济学家或者政策分析家对战争做深层次的分析,说打一次战,对欧洲经济的遏制,以及不由地从欧洲吸引到美国本土的资本以及这些资本创造的价值,似乎是远远超过了战争的成本,但是老百姓是看不到这些的,老百姓看到的就是政府在战场上烧纳税人的钱,而有些纳税人在后方衣食难保。 再来看英国,英国这次可以说在北约内部表现得是比较讨巧的。首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973号决议,英国对外宣称,我们先不采取行动,等国会投票以后再说。结果呢,法国先头部队等不及英国国会投票就已经奔赴利比亚了,去执行他们所谓的“保护利比亚平民”的任务去了。这个时候英国就显得很被动,但是,在紧急内阁会议的商议之后,政府还是决定,紧跟法国步伐,先行进入利比亚,再进行国会投票。所以呢,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在英国国会针对要不要出兵利比亚投票当天,英国已经跟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行轰炸连续两天了。但是另一方面,英国也没有背弃跟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

  美国一提出要将军事指挥权移交北约,英国立马表示理解支持。当然,他们支持呢也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盘算了一下,相信,即使移交了,估计也不会交到英国人手里。 可是法国就不一样了,法国在初始阶段表现特别英勇和积极,不管是起草联合国决议还是攻打,其实都是扮演着领头兵的角色。但是当美国提出移交指挥权的时候,法国开始有异议了,为什么呢?

  第一,对法国来说,这次军事行动太重要了,不管是对势力范围的划分,还是对资源的掌控,还是萨科齐对明年总统大选的备战,都极其需要这一次在利比亚的出色表现。而目前在利比亚的战况对他们来讲比想象的复杂,卡扎菲除了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以外,还有成百上千的人盾和卡扎菲他要一战到底的决心。所以法国一开始非常希望战争仍然由老大美国来指挥,确保能够尽快凯旋。第二,尽管说这次多国部队进攻利比亚是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程序的,跟当年的伊拉克战争有了名义上的区别,但是,道德压力其实还是有的,尤其是阿拉伯世界国家。当了领头军以后,法国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和信心顶住来自国际方面的压力,这个现在还很难说。再加上卡扎菲将这次的多国部队的行动称做是“十字军东征”,相信这个对很多穆斯林国家来说,明里暗里还是有所触动的。就比如说,他们的北约成员国土耳其,那么在指挥权正式移交北约以前,土耳其就是北约国家里反对最为强烈的国家。

  美国打利比亚的其他原因

  1.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联盟,美国联合它的盟国,运用北约这一组织,道义上可以分担压力,表明不仅仅是我美国的意思,还有这么多国家不是,所谓法不则众啊。

  2.美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而且深陷阿富汗的泥潭,兵力和财力相对有些力不从心,美国亲自上阵的同时,拉拢自己的几个小弟做“打手”,为自己分担“军费”,和海湾战争时期的伎俩如出一辙。

  3.利比亚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处处和美国作对,对于这样一个千载难逢除掉反美政权,建立亲美政权的机会,美国岂能放过。

  4.利比亚的石油相信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美国军队的身影。

  5.战争对别的国家来说是劳民伤财的工程,但对美国来说更是机会,美国就是靠开动战争机器来不断刺激军工企业的发展,为军工企业提供了源源的定单,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这么乐于战争的原因。

  6.世界石油的大部分控制权都掌握在美国资本下,战争一响,油价窜天飞,中国是石油消耗大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占全部消耗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经济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暴涨而受到拖累。

  7.利比亚属于中东国家也地处北非,地缘战略位置很重要,既震慑了伊朗,分裂了阿盟,支持了以色列(美国的金融犹太人居于领导地位,),又在争夺非洲这片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大陆上打下了一个楔子,可谓一石多鸟啊)。

  8.现在世界的焦点都聚焦到日本地震(核泄露)的问题上,客观上为攻打利比亚分担了舆论压力,时机赶的比较巧。

  9.美国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不倒,凭借的就是军事霸权(超强的军事势力,从常规到战略核武器都世界领先,海外还有大量军事基地,十几艘航母在全世界要地驻扎,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经济霸权(美国虽然虚拟经济占了很大比重,可它的实体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军工,航空航天,生物化学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尖新技术产业,而把落后的产业淘汰给世界,进行转移)政治霸权(联合过常任理事国,还有军事政治联盟等,例如北约,有很大话语权)金融霸权(特别是货币霸权用几乎白纸的价格近乎无偿占有世界资源和商品),其中美国的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是关键,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历次战争表面看是争夺石油,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维护其“美元的全球货币的地位”,每次战争,美元就会坚挺,特别是美元现在滥发的阶段,美国需要一次战争力挺“美元地位”,曾经欧盟成立时,欧元的推出对美元造成了很大冲击,美国就发动了科索沃战争,痛击了欧元。

  美国空袭利比亚事件介绍

  1986年4月15日,美国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上百名居民伤亡;利比亚宣布击落三架美机,并用炮艇轰击了意大利兰佩杜萨岛上的美军雷达站。入夜,炮火仍未平息,一道道炮弹光划破长空,爆炸声震耳欲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这次空袭中受伤,他的一个养女在空袭中死亡。

什么利比亚 卡扎菲 美国 从头到尾什么事啊 帮我解决一下

卡扎菲 美国 从头到尾什么事 卡扎菲掌权后的首要任务是组建军队,但他也从石油收入中拿出数十亿美元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赢得穷人好评。他因被指与恐怖主义和革命运动有关而遭西方排斥。1979年12月,首都的黎波里爆发反美暴动,1988年利比亚特工炸毁泛美航空客机致270人遇难后,他与西方关系跌至谷底。1993年,为摆脱孤立,卡扎菲转性盛赞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为“新世界的救星”,随后宣告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武器,并同意赔偿泛美空难死者家属,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正式终止对利比亚的贸易禁运。2006年,美国和利比亚复交。 2009年9月23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卡扎菲还说自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上发生了65次战争,联合国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些战争的爆发。 2011年5月15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办公室表示,经调查,已掌握足够的证据起诉卡扎菲,包括谋杀罪、迫害罪、反人道主义罪等。国际刑事法院总检察官奥坎波16日随即向国际刑事法院法官提出通缉卡扎菲等三名利比亚高官的请求。这三人除卡扎菲(69岁)外,还有曾被认为是卡扎菲接班人的其儿子赛义夫·伊斯拉姆·卡扎菲(39岁),以及利比亚情报部门最高负责人阿卜杜拉·阿尔·塞努希(62岁)。

洛克比空难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9月9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一家医院,“洛克比空难”的制造者阿卜杜勒·巴塞特·迈格拉希乘坐轮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会见泛非议会议员。这是他入院后首次公开露面。新华社/路透据法新社报道,一名洛克比空难案的前负责人于26日表示,英国警方欲对另外8名洛克比空难案的潜在嫌疑人展开调查。今年8月,目前被公布的、洛克比空难案唯一罪犯麦格拉希因已到癌症晚期,被释放归国。今日,苏格兰警方宣布,将重新审查洛克比空难案的证据,以期找出与麦格拉希有联系的新的犯罪嫌疑人。据报道,1988年至1992年,英国总警司前探长、斯图瓦特.亨德森一直是洛克比事故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人。亨德森表示,实际上,当时洛克比事故控制中心提交了想要审查的、极有可能是该案嫌疑人的名单,除了麦格拉希,名单上还另有8人,据悉这8人均为男性。但最终,出于种种原因,8人均未遭到审查。亨德森表示,“不幸的是,从未得到这个机会”。得知苏格兰警方将重新审查洛克比空难案,亨德森表示,不管(案情)“是否有任何进展”,很高兴看到警方采取行动。因为不管外界如何评判,控制中心“从来没说过”疑犯只有麦格拉希一人。他宣称,此次,苏格兰警方开始追查洛克比空难案的“幕后主使”。报道称,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表示,洛克比空难案并“未正式结案”,因此无论苏格兰警方采取“任何新的步骤都是合理的”,都是他们“理应采取的”。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航班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并坠毁,造成机上259人及地面11人遇难。这一事件被认为是2001年的纽约“911”恐怖袭击之前,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恐怖活动。洛克比空难受害者家属要求警方对该案进行完全独立的调查。他们表示,已耐心等待了近21年,“希望得知事情的真相”。路透社12日报道,“洛克比空难”获罪者利比亚人阿卜杜勒·巴塞特·迈格拉希的健康状况正明显恶化。路透社援引迈格拉希的兄弟阿卜杜勒·纳赛尔·迈格拉希的话报道,眼下正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医疗中心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迈格拉希已“无法说话”。9月9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一家医院,“洛克比空难”的制造者阿卜杜勒·巴塞特·迈格拉希乘坐轮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会见泛非议会议员。这是他入院后首次公开露面。新华社/路透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月2日报道,9月1日晚解密的有关洛克比空难官方文件显示,英国首相布朗在释放洛克比空难制造者一事上“两面三刀”,他曾向利比亚流露过希望迈格拉希死的时候是自由身。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苏格兰司法部长肯尼·迈克阿斯克尔今天放出“狠话”,将公布涉及释放洛克比空难主犯决定的所有资料,以证明这一引起极大争议举动的合理性。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丧生。空难发生后,美英两国情报机构组成的调查组立即对空难展开调查,并最终于1990年秋天认定这次空难系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经理费希迈和利比亚特工阿卜杜勒·迈格拉希所为。次年11月14日,美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利比亚虽然拘留了费希迈和迈格拉希,但拒绝把他们交给美英两国。----请相信权威的报道吧!

哪一年美国发起代号为“草原烈火”的作战行动

  美国军方自越南战争失败后进行了深刻反省,开始了所谓的“新  军事革命”,空袭利比亚便是这一战略调整后的首次实战检验。此战  争以行动突然、战术巧妙、组织严密备受兵家瞩目,是战争进入高科  技时代的一个典型战例。  1986年4月15日凌晨2时,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万籁俱寂,熟睡中  的人们突然被飞机的尖啸声和炸弹的爆炸声所惊醒。美国对利比亚开  始了代号为“黄金峡谷“的空袭行动。  1969年卡扎菲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后,推行亲苏反美的外交政策,  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废除了与美国的军事、经济协定。  1982年美国宣布与利比亚断交,两国关系尖锐对立。随后,国际上发  生了一连串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美国认为利比亚是这些恐怖活动的  幕后策划者,决定对其进行严厉惩罚。1986年3月24日至25日,美国发  起代号为“草原烈火“的作战行动,击沉利比亚导弹艇5艘、摧毁雷达  站2座、杀伤150余人。不久,在西柏林又发生了袭击美国人的爆炸事  件,美国总统里根决定对利比亚再次实施空袭。  14日19时,美国空劳F—111型战斗轰炸机24架、KC—10型电子干  扰机5架、空中加油机28架自英国的基地起飞,飞行1万多公里,于  15日凌晨零时20分在地中海上空与航空母舰载机群会合。1时54分,美  机编队完成空中协调,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强电子干扰。6分钟后,利比  亚无线电通信中断、防空雷达全部失灵。美机先后发射50枚“百舌鸟”  和“哈姆”型高速反辐射导弹,摧毁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5座雷达站,  迫使其他雷达站纷纷关机,利比亚防空系统完全瘫痪。担负主攻的F—  111战斗轰炸机和A—10攻击机采用低空突袭战术,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等新型炸弹,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5个目标实施了4个波次的轰炸。  卡扎菲的住宅、利军统帅部、的黎波里军用机场、西迪比拉尔港口和  “恐怖分子训练中心”均被摧毁。在空袭中,利比亚损失飞机14架、  雷达站5座、伤亡700余人。卡扎菲的养女被炸死,两个儿子受重伤,  其本人也受了轻伤。  12分钟的空袭加上6分钟的电子战,整个战斗仅用了18分钟。“黄  金峡谷”行动的巨大成功,使美国加速了“新军事革命”步伐。从此,  以精确打击为主要手段的战略空袭,成为美军首要的作战样式。

世界历史 上三大空难

乌柏林根空难难以想象的空中相撞,两架飞机在平流层结结实实的撞在一起。俄罗斯巴什克利安航空第2937次班机,是一架图154型客机,原计划由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飞往西班牙的巴塞罗纳。DHL快递公司第611次航班,是一架波音757-200SF型货机,原航线是从巴林国际机场经意大利的贝尔加莫国际机场(Aeroporto di Bergamo-Orio al Serio)飞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两架飞机于当地时间(UTC)2002年7月1日晚上21时35分在德国南部康士坦茨湖(Bodensee)畔邻瑞士的城市乌伯林根(Überlingen)附近的半空中相撞。共有包括双方机组人员在内的71人遇难。事发当日两架班机同在约11000米的高度以互相冲突的航道飞行,尽管两机已经进入德国领空,但此地区空域由位于瑞士苏黎世的空管公司“天导”(Skyguide)负责。当晚天导空管中心只有空管员皮特·尼尔森一人值班,他同时在两个控制台上进行调度操作,直到空难发生前1分钟他才发现两架班机的航线冲突,随后,他首先同2937次班机取得了联系,通知其飞行员降低高度300米以避免同611次班机相撞。俄方机组依照指挥开始下降高度,但几秒后,飞机的空中防撞系统(TCAS)提示他们将飞机拉高。几乎在同一时刻,另一方611次班机上的空中防撞系统提示机组下降飞机高度。如果两架航班上的飞行员都按各自的防撞系统提示操作,即可避免这场灾难。611次航班遵照防撞系统的提示下降了高度,由于他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雷达屏幕上的2937航班,而没有及时将自身状况通知空管员。在碰撞发生前8秒钟,611次航班的垂降速度已经低于碰撞范围,依照空管的要求达到了每分钟730米。而此时另一方的俄国飞行员则是按照空管员的指示也在继续下降高度,并第二次将他们的磁方位向同一方向又更改了10度。随后,尼尔森再次提示2937次班机下降高度,由于事发当晚空管中心的主雷达正在维修中,这意味着空管员必须在很慢的系统速度下指挥往来航班,而这也导致了尼尔森向2937机组提供的611次班机的方位信息出现错误。就这样,俄航班遵照空管员的指示而忽视了来自防撞系统的警告,继续下降高度。不过,随著机上防撞系统指示有飞机越来越接近及不断提示要爬升,机组人员已开始质疑空管员的指示。两机在相撞前3.8秒终于可以互相目视对方,尽管俄方机组员已立即爬升飞行高度,但毕竟为时已晚。终于,两架班机在10068米左右高空相撞,611次航班的垂直尾翼从2937次航班机身左下方划过,Tu-154客机随即爆炸并解体为两段,611次班机则失去控制并勉强飞行了7公里,两分钟后坠毁在一个山腰附近,其一部引擎在坠机前爆炸并脱离机翼,两架航班上共计71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全数遇难。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班机是波音747-100SR型,飞机编号JA8119。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从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飞机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520人罹难,包括宝冢剧团著名演员北原遥子,名歌星坂本九。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此次空难事件是世界上牵涉到单一架次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时值夏末,数以百万计的人正要返乡欢迎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传统上人们要拜祭祖先,常会返回出生地和家人团聚。机长高滨雅己(49岁)是日本航空的资深训练机长。他负责无线电并监督坐在机长位的副机长。副机长佐佐木佑(39岁)负责驾驶。同时机上有资深飞机工程师福田博(46岁)。18时12分:日航123号(JA8119)从羽田机场的18号停机坪驶至16L跑道后滑行起飞。18时24分:起飞12分钟后,在相模湾爬升时(23900ft),突然发生巨响,垂直尾翼有一大半损毁脱离,液压系统也故障。机长决定回航至羽田机场(也预备迫降到美军横田空军基地)。其后航机因液压油渗漏而引致操纵面无法控制。18时56分:经过机长、副驾驶及飞航工程师的努力,仍无法让飞机安全降落。飞机在(8400ft)高天原山坠毁,前半部撞山起火燃烧,后半部滑落山腰。由于现场是山区,而且当时下雨,机上载有日本同位素协会所托运的放射性医疗物质,造成搜救困难。搜救人员到隔天才到达现场,据生还者所述,坠机后不少人仍生存,但却等不及救援,以致最终只有4人生还。由于死伤惨重,自卫队出动救援伤患及搬运遗体。坠毁时猛烈撞击且发生大火,因此大部份罹难者的遗体残缺不全。时值夏季,遗体腐败得很快。当时仍未有DNA辨认身份技术,因此动员了许多当地医师以及全国的法医和牙医,协助在酷热及尸臭之中辨认罹难者身份。直到这一年冬天才完成。洛克比空难史上最著名的空难之一洛克比空难发生于1988年12月21日。当日,泛美航空103号班机执行法兰克福-伦敦-纽约-底特律航线。它成为恐怖袭击目标,飞机在苏格兰边境小镇洛克比(Lockerbie)上空爆炸,270人罹难。这次炸弹袭击被视为一次对美国象征的袭击,是九一一袭击事件发生前最严重的恐怖活动。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的营运,该公司在空难发生的三年之后宣告破产。虽然机上的爆炸相对地小——在220英尺长的机身旁边炸出一个20平方英寸的洞,飞机的解体十分迅速。航空失事调查人员报告道,机翼可能在炸弹引爆三秒后已跟主要机身分离。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British Air Accidents Investigation Branch)的官方报告指出,虽然飞机放下了氧气罩,没有证据显示飞机曾发出遇难呼号。由于爆炸已破坏飞行通讯中心、将飞行纪录仪的电力截断,因此即使机组人员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他们的行动并没有被记录下来。747客机的神经中心控制所有航行及通讯系统,位于驾驶舱下两层,和前货物舱只有一道隔板之隔。调查人员相信,爆炸力冲破这道隔板、冲击飞行控制线路,令机身的前面部分开始扭动、上下颠簸及偏航。这些突然而猛烈的移动将保护机身前段的加强带(reinforcing belt)拍打向左面一排窗子,并令它开始脱离机身。与此同时,爆炸引起的冲击波打中机身后反弹回爆炸的方向,跟正在从爆炸中心发出的冲击波汇合,形成马赫波(Mach stem shock waves),在机身中来回反弹,随著空气调节喉管传至整个机身,将机身断开。机身的前面部分脱离。乘客和机组人员被抛出冰冷的夜空。机身的主要部分连同部分仍然附在上面、被缚在座位上的乘客继续向前飞,直到机身跌至19000英尺、插水式垂直下坠为止。有好几年时间,调查人员怀疑是否有内应牵涉入恐怖计划,原因是他们相信,如果炸弹不是放在前货物舱、而是在机上任何其他位置的话,这种相对较小的爆炸不会摧毁飞机。其他喷射客机试过在类似爆炸后安全著陆。最终的结论是,恐怖分子没有如此准确地放置炸弹;装有炸弹的行李箱被放在那里纯属不幸。事件发生后,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建议航空公司加强那道分开前货物舱和通讯及航行中心的隔板,以及为飞行纪录仪装上后备电力装置。

关于利比亚空袭270人和卡扎菲与洛克比空难是否有直接关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