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苏相机拍摄的照片 3

哈苏相机拍摄的照片(你好!请问 哈苏相机拍的 3F RAW格式怎么打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7-10 10:18:29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你好!请问 哈苏相机拍的 3F RAW格式怎么打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你好!请问 哈苏相机拍的 3F RAW格式怎么打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你好!请问 哈苏相机拍的 3F RAW格式怎么打开

打开 RAW格式的照片: 首先,哈苏采用Adobe的DNG格式RAW文件标准,不需要任何插件可以在Photoshop中直接打开。 其他方法参考 1、使用数码相机附带光盘中的RAW数据处理软件,将其转换成TIFF等普通格式。由于各厂家CCD或CMOS的排列和转换方式和影像处理器的运算方法不同,RAW数据的记录方式也不同,所以只有通过厂家所提供数据处理软件才能将其转换成通用格式。 2、如果仅需浏览RAW格式的图片,只需要在网上下载一个RAW Image Thumbnailer的软件,装上之后能够方便地浏览RAW格式的图片,而且显示速度很快。 3、Photoshop CS8.0版可以打开不同品牌相机RAW格式,但由于各品牌新品相机上市速度太快,所以需要到Adobe公司官方网站下载相应相机的插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补丁”,打好补丁后CS就可以正常打开RAW文件了。 4、不过还是建议使用原厂家所提供的数据处理软件,因为相机厂商不会把CCD的排列及运算等核心技术提供给Adobe公司,所以Photoshop是通过反解数据的方法打开RAW格式的,在反解运算的过程中会有部份误差,如奥林巴斯的RAW格式在Photoshop中打开时明显图片整体颜色偏“红”,白色部分呈现的却是粉红色。 但哈苏、徕卡等品牌采用Adobe的DNG格式RAW文件标准,不需要任何插件可以在Photoshop中直接打开。

x1d2 哈苏可以拍视频吗

x1d2 哈苏可以拍视频。

历史沿革

1937年,维克多·哈苏先生秉持着对摄影的热情与憧憬,在瑞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维克多摄影商店”。

1941年,受瑞典军方的委托,哈苏先生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军用相机。

战争结束后,为了实现生产民用相机的梦想,哈苏先生和团队全力以赴,终于在1948年10月6日,推出了第一台民用相机—哈苏1600F。

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时,曾说道:“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而这经典的一步,则由哈苏见证。

诸多经典照片,如披头士乐队穿越AbbeyRoad马路、著名摄影师阿尔伯特·沃森为乔布斯拍摄的黑白肖像,都出自哈苏相机。

76年以来,哈苏相机见证并记录了人类发展史上众多永恒瞬间。哈苏相机展现的摄影艺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看世界的新窗口。

2018年8月23日,大疆发布“御”Mavic 2系列无人机,将哈苏影像与光学变焦技术融入更为先进的飞行平台。

有比较了解哈苏相机的吗给介绍一下,或给个网站看看.

  以生产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它原本是一家经营杂货、服饰和画像材料的小商店,1887年开始经营摄影用的感光材料,1908年成为美国柯达公司在瑞典的总代理。而生产相机,还是从维克多·哈苏开始的。  1906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的维克多·哈苏,青年时代曾热衷于鸟类摄影,并对当时市场上的徕卡、康泰时、格拉弗莱克斯及禄来等相机耳熟能详。他的梦想就是制造一台“可以更换镜头、胶片盒和取景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空军从维克多·哈苏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对先进的相机设计思想,便向他订购侦察用的相机。为此,哈苏于1941年制成了第一台航空相机――HK7型,并随后为陆军设计制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机。在1941年至1945年间,哈苏公司交付瑞典空军和陆军使用的相机共有36台。  诞生于1948年的哈苏首台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1600F,标志着哈苏相机开始进入一般摄影领域。它可靠的性能和优异的成像质量不仅很快受到专业摄影师的青睐,而且引起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重视。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首航月球,那张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苏相机拍摄的,哈苏相机从此更是名声显赫。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最早采用镜间快门,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它的外形设计几十年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如今,它的品牌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一、 早期的F系列相机  1948年10月6日,是哈苏公司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首台哈苏中画幅单反相机1600F(图1)在美国纽约上市。哈苏首创的组合式结构,高达1/1600秒的快门速度,均使人们赞叹不已。1600F采用金属帘幕快门,机身右侧旋钮可向外拉出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调校快门速度,向里缩回往前转即是快门上弦及连动过片。(可卸式后背与机身连接点有齿轮联动)镜头与机身接环无任何机械接点。需全开光圈调焦,否则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须再收缩光圈至预调级数,否则会曝光过度。1600F的缺陷显而易见,尤其是高速快门精度不高。维克多是造诣很深的摄影师,自然明白这些缺陷会带来什么。以后的许多年里,他悉心致力于改进。1953年出品的1000F(图2),最高快门速度降至1/1000秒,快门速度旋转调节由双向改为单向,快门精度与快门旋钮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 超广角S系列相机  单反相机广角镜的像差与畸变校正是个技术难题。当时由于非球面技术尚未开发,光学修正遇到了更大的局限。而哈苏则另僻蹊径,采用旁轴取景,舍去了反光镜,则能使镜头后镜组能更近地接近焦平面,这样使畸变校正的效果十分理想。1954年哈苏发布了基于这一技术的SWA广角型相机(图3)。这台旁轴取景、机身极短的相机,将视角极广的38毫米镜头固定于机身(相当于135相机的22毫米左右焦距)。SWA的成像特别明锐,解像力极高,没有线性变形,层次丰富,其影像质量能与当年4×5座机的广角镜相媲美。SWA相机在1954年的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大出风头,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SWA的C镜头在1982年改换成CF镜头,机顶水平仪改设到取景器内,改型后称为SWC/M型(图4)。后来的最新型号被称为903SWC,售价高达46000元人民币,是哈苏唯一的一款固定镜头的中画幅相机。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干”503型  1957年,是哈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哈苏500系列的首台相机500C率先采用镜间叶式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尽管最高快门速度由1000F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门精度及快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首次实现的全程闪光同步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实在是一个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首创的镜间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是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摆脱了对焦、拍摄收放光圈的繁琐操作程序。500C开创了500经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苏占领中画幅相机滩头阵地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它使哈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平心而论,500C尚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取景器不够明亮;焦长大于150毫米时,取景器未能显示整幅影像等等,但这些终归是瑕不掩瑜。1970年500C/M型,对焦屏改成了可换式;1982年CF镜头取代了C镜头,使500系列更趋成熟。1988年的503CX(图6)取代了500C/M。这是500系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干——503系列的第一代相机。503CX首次采用“镜后焦平测准闪光灯曝光系统”(TTL),并引进了美能达的Acute Matte-D型对焦屏技术,使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同时推出的专业闪光灯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苏机械相机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503CX仍继续改进,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机型503CXⅠ(图7)问世,其特点是:  1、加大了快门按钮的直径,使手感更柔顺,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门锁钮,以免操作中无意锁上快门。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转曲柄为可卸式E型曲柄(这是503CXⅠ能安装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则不能的关键所在)。  3、机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机身座部新增一个3/8英寸螺丝孔,兼备了对各种三脚架的适应性。并增设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机身受损。  4、503CXⅠ机身增设的接座,可容纳6×4.5及全景片幅的挡板。  哈苏公司1996年又推出503CW(图8),它的出现使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该机首次采用滑动反光镜系统(GMS)。每次快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约3毫米距离,从而使配用焦距长于150毫米的镜头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503CW配用同时推出的CW卷片器,有以下拍摄模式:S-单张拍摄;C-每秒0.8幅的连续拍摄;M-多重曝光;RC-遥控拍摄。10米内的红外线遥控对于微距摄影,非常实用,是机械相机具有开拓意义的一种改进。503CW还有反光镜预升功能,使用RC模式时尤为方便实用。在配用CW卷片器后,对于手持拍摄来说,由于右手握持承担重量,同手食指释放快门,减轻了释放快门的手震。CW卷片器的开发,使503系列步入颠峰。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就机械相机而言,电动过片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它能使摄影师全神贯注地注意被摄体的不断变化,争取拍摄时机抓住精彩瞬间。早在60年代初,哈苏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几经试验,首台500EL(图9)于1965年推出。500EL是在500C的基础上增设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1.2张的自动过片。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国宇航局的重视,后来被选定为太空机型。除了哈苏性能可靠,像质优异,EL机型更适于宇航员戴着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首航月球,那张载入人类史册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苏500EL/70型相机拍摄的杰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对焦屏可选择更换;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则改用了美能达Acute-Matte对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镜(不同于GMS)使得装用长焦镜头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1996年,CW电动卷片器面市后,503CXⅠ、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实现电动过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优势正在失去。哈苏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换数码后背,配用哈苏IR遥控器,又能进行遥控拍摄。哈苏555ELD顺应了数码摄影的发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摄影界瞩目。  五、500系列的“枝干”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年的500C/M改动不大,但由此分枝——503CX是“升级版”501C是“同级”的改进型(1994年出品)。与500C/M相比,501C的机身没有上弦/快门释放指示窗。快门前转曲柄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适配CW卷片器(这可能是哈苏公司故意设置的“身价”分级)。501C的最新版是501CM(图10),采用了滑动式反光镜系统,套机配置的标头是CB头,在镜组上比CF镜头略有简化,并省略了“F”挡,但哈苏公司称“CB系列的镜头相当于CFI及CFE系列之镜头,有CF镜头改良后的种种质素及使用叶式镜间快门。”与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个哈苏中画幅体系中性价比最高的相机,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机之一。  六、 新的2000系列  本世纪70年代,相机开始朝电子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潮流,哈苏公司作了很大努力,但同时又不愿放弃原始设计的概念。1977年发表的2000FC(图11)正是这样的一种“矛盾”机型——虽增设1/2000秒的电子焦平快门,基本框架却还是不落窠臼: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是,装卸后背时金属帘幕快门极易受损起皱。(现在的基辅88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哈苏公司接到用户投诉后,迅速作出改进。2000FC/M就是后来推出的改进型。巧夺天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后背卸除机身的刹那,快门帘会自动缩回机身,帘幕就此免遭其损。  2000系列的主要优势还是来自配套镜头。当时卡尔·蔡司为其配套的被称为“F”的镜头,均是全新设计,拥有更大光圈的优势(除标头外,较同型号的“C”镜头要大一挡光圈)2000型同时又能兼容C系列镜头。后来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电动推进器,2000型的发展就此终结。  七、哈苏的200系列  经过2000型的探索,哈苏公司在相机电子化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后来真正迈入电子化奠定了基础。205TCC(图12)是哈苏电子控制焦平面的第一代顶级相机。为了配合多种调控,机身、镜头、后背均是全新设计。新设计的镜头内置测光数据库,并在接口处设有四个电子接点,用于讯息交流。205TCC及其配件都以双蓝线为记,并有TCC以作识别。205TCC拥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门速度,精度极高。点测光的测读面积是整个影像面积的1%,且光敏感应元件完全不受外来杂光的干扰。测光系统有20EV光值的测读范围。205TCC具有多种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个别设定程式。它有自动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对比模式及区域测光模式——都可预定光圈由相机自选快门速度配合自动曝光。手动调校,也与测光系统连动。同时,205TCC能够适配哈苏F型电动卷片器,实现每秒1.3张的自动过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简单型,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唯一的优势是能够使用大口径镜头及能够加装F型电动卷片器。203FE同样拥有区域性测光系统,其机身价格低于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性价比最高的一台相机。与哈苏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别仅是最高快门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202FA许诺低价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苏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图13)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顶级相机。较第一代顶级机205TCC相比,其重大进展首先表现在程序化测光区域定位、程序化闪光灯输出及程序化电动输片自动包围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变量为1/4挡。  205FCC的快门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宽到34分钟——1/2000秒;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最长曝光时间为90秒。新的自拍装置与反光镜预升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在使用C或CF、CFI镜头时指示测光数据。自动测光表能控制快门速度的范围是90秒——1/2000秒,轻按快门钮即能储存当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称得上多才多艺。它的分区法测光非常实用。分区法测光功能即是通过1%点测光,测得任何部位的读数,将其锁定,即表现为中灰区,再通过按钮,将其转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该部位在分区法中应当属于哪一区,利用差别模式作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205FCC扩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有现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八、 特殊用途相机及最新35毫米双制式相机  哈苏的配套镜头中,虽拥有CFI 120毫米f/4和CF 135毫米f/4两只微距镜头,能拍出大至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广告摄影。于是哈苏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FlexBody这首台特殊用途的中画幅相机。  FlexBody的机身置有伸缩皮腔,适配镜头是哈苏原有的镜间叶式快门镜头(C、CF、CB、CFI、CFE),同时亦适配哈苏原有的配件。机身重量为1400克。对于哈苏相机的老客户,只要购置一台机身即可。  FlexBody能控制景深并能作15度的移轴,但移轴后,因镜头像场的不足,画面像质难保(主要是边缘与中心相去甚远)。于是,哈苏公司在1997年推出特殊用途相机的改进型ArcBody(图14),配用4×5寸像场的罗敦斯得镜头,解决了这个难题。ArcBody的机身能适配哈苏后背及取景器,但前机架的四爪插刀卡口,使原有的镜头不能装上ArcBody。  ArcBody适配的镜头均设有镜间快门,快门速度1-1/500秒及B门、T门。镜头上固定有一根坚固的红色快门线。配合哈苏PME90后,能增加ArcBody所缺少的内测光功能。与FlexBody相比,ArcBody作15度移轴后,仍拥有出色的像质,但非兼容哈苏原有的配套镜头,使其适用范围大打折扣,成为更“专业”的特殊用途相机。  哈苏的宽幅双制式相机Xpen,于1998年科隆世界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推出,是哈苏首台35毫米旁轴相机,很快在专业市场上再次引起轰动。笔者曾撰写《双制式相机新概念》一文介绍这款相机,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历经半个世纪的演绎,哈苏相机终于形成上述的几大系列。至今仍在生产的尚有以下几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广角、特殊用途及宽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苏尚有两台从事测量摄影的相机:哈苏MKWE和MK70(图15)。哈苏就此拥有了全球最为庞大和最为完整的中画幅相机体系,占有了中画幅相机的“半壁江山”。  1978年,维克多·哈苏辞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机王国,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 (汪荐鑫)

哈苏历史上那些经典相机,你是否曾拥有

在中画幅相机领域,纵观摄影界的历史,哈苏在其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不言而喻。早期多次伴随NASA 登上太空,在月球上牢牢地盯上了名字,加之当时众多明星的追随,哈苏中画幅相机可谓占尽风光。

经典的产品总是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得黯淡,至今仍有不少用户在使用哈苏的经典产品,标志性的造型让人一眼就能认出。除了广为流传的登月款500EL 之外,你还知道其他吗?

接下来不妨回顾一下哈苏相机历史上那些著名经典的产品,不知道你是否曾成为过「它们」的主人?

第一台民用相机 - 哈苏1600 F

哈苏推出的首款民用中画幅单反相机,标志着当初致力于军事摄影的哈苏进入了大众摄影领域。首创模块化的相机结构,使得镜头、取景器与胶片盒均可拆卸并替换,引领当时相机设计的潮流,直至今天仍在沿用这种设计,也为后来胶片机重获新生成为“数码相机”埋下伏笔。

高达 1/1600s的快门速度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成为热议话题,在摄影史上画上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后续在 1600F基础上推出的相机,虽然降低了快门速度,但是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一些不足。

精湛之作 - 哈苏500 系列

1957年哈苏推出革命性产品500C,是哈苏 500 系列的首台相机,首次采用叶式镜间快门,最高快门速度 1/500 秒,快门精度和快门寿命比此前的产品有明显提升,镜间快门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全程闪光同步,比起此前 1600F 的 1/30 秒闪光同步,实在是质的飞跃。

1965年推出的500EL,在 500C 的基础上增加了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 1.2 张的自动过片,可以让摄影师更加全神贯注到拍摄当中。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使用的就是哈苏 500EL,拍下了摄影史上最负盛名的太空影像。

从1970年起,哈苏 500系列开始改进,并且更加精密化,在1996年推出了 503CW相机,拥有 TTL自动闪光功能,首推滑动反光镜系统,每次快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约 3 毫米的距离,在搭配使用长焦镜头时,整幅影像能够在取景器中得到完整的展现。

501CM 则在 503CW 的配置上减少了TTL 功能,是整个哈苏中画幅相机中性价比最高的相机,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机之一。至今,哈苏 500 系列仍然有不少用户在使用。

超广角相机–哈苏 SWC 系列

真正让全球摄影界认识到哈苏相机,可能还得数哈苏SW (Super Wide)超广角相机。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由于非球面技术还未开发,广角镜的像差和畸变校正一直是光学领域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广角镜的问题,哈苏另辟蹊径采取旁轴取景,取消反光镜,使镜头后镜组尽可能靠近焦平面,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可以看到SW系列的机身比起同期哈苏相机要更薄一些。

哈苏903SWC 和905SWC 就是当时广角相机的经典之一,配备卡尔.菜司Biogon 38mm 镜头,SW 系列相机没有线性变形,解像力高,中心画质与边缘的一致性高,达到了当时广角相机的新境界,被摄影圈内爱好者称为一位近乎完美的“梦中情人”。

905SWC 于2001年8月推出,配备了新型的 Biogon CFi 38/1:4.5 超广角镜头替代1954年推出的CF 38/1:4.5 。与前一代903SWC 相比,905SWC改进了人体工程学设计,全新的手动对焦系统手感更佳;二是改进了 PC 闪光灯插孔、滤镜和遮光罩连接;三是镜筒内壁及机械部分表面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特殊涂层,眩光控制较CF 镜头更胜一筹,反差有所提高;四是改进了镜头制造材料,CF 镜头的铝合金改为碳素纤维和不锈钢材料。

叶片快门的主弹簧使用Nivarax 材料,使镜间快门寿命由原来的3.5万次提高到5万次以上。

16:7 的宽幅相机 - XPan

1998 年在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制造中画幅相机 50 余年的哈苏推出了第一台 135 相机,这是哈苏第一款旁轴取景、联动测距、手动调焦,可更换镜头的 135 胶片相机,由哈苏和日本富士合作设计。

虽然名为 135 相机,但XPan 并不是一台普通的 135 相机,他最大的特点是除了可以拍摄 24mm × 36mm 的胶片之外,还可以拍摄 24mm × 65mm 的宽幅照片,照片比例为 16 : 7,相当于普通胶片宽度的两倍,XPan 没有透视变形,其全景功能在于增加影像宽度,而不是简单的压缩影像高度,效果相当特别,因此也是胶片玩家钟爱的一款相机。

电子化潮流– 哈苏 200 系列

经过在 2000 系列相机在电子化方向的探索,200 系列的电子化程度越趋成熟,205TCC 是哈苏电子控制焦平面快门的第一代顶级相机,为了配合多个部件的调控,机身、镜头、后背经过全新设计,镜头内置测光数据库,并在接口处有四个电子接点。205TCC 能够适配F 型电动卷片器,实现 1.3 秒/张的自动过片。

201F 是200 系列的最简单型,最高快门速度为 1/1000秒,唯一优势是能够使用大光圈镜头以及加装F 型电动卷片器。

202FA 是 200 系列性价比最高的机型,与203FE相比,主要差别是快门速度降至 1/1000 秒。

205FCC 是 200 系列的第二代顶级相机,长曝光快门可达 34 分钟,自动曝光模式下也可以达到 90 秒,有自动测光功能,电子化程度达到当时哈苏的新高度。

V 系统的新生 - 哈苏 CFV 数码后背

为了让哈苏经典的相机系统可以一如既往的保持其与时俱进、且增加他们在现代环境下的实用性,哈苏 CFV-50c数码后背让哈苏得以重获新生。忠实的 V系统相机用户,使用这些相机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1957年,现在通过 CFV-50c 可以使用哈苏提供的最新成像技术,同时仍能够分享到 V系统相机的经典设计与摄影体验。

CFV-50c 采用了全球第一款在成像技术上产生重大飞跃的中画幅 CMOS传感器,让摄影师能够通过 V系统设备依旧获得惊人的图像品质。

长时间曝光、高档位 ISO、数字矫正功能等等的这一系列功能可保证摄影作品的成像素质,更多的是,此功能还可以让您体验到 CarlZeiss镜头获得的终极影像品质,近距使用时尤为明显,而且可以轻松快速地在 Phocus中进行调整。

旗舰地位–哈苏H系统

进入新世纪,哈苏在数码设备的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突破,2002年推出的新一代H系统,不仅满足了传统胶片拍摄,同时也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相机。

哈苏于2004年呈献首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H1D,在当时有效像素已达2200万,为了展现出更强而有力的画质,电池的续航实力超群,可进行长达8小时的拍摄,而且发热量仅是同类数码系统的一半,这样便极大地降低了热噪声。

2016年推出的全新H6D系列,突破影像创作极限,搭载高达一亿像素的传感器,赋予了相机优越的细节捕捉能力以及宽广的色彩阈值及动态范围,带来无比锐利的实时取景体验,打造极致细腻的的影像,可以将你视线捕捉的景象十分真实地呈现在图像上。

强大的图像传输功能再配合哈苏打造的图像处理软件Phocus 3,方便随时查看成像质量,是为呈现出更加完美图像的助力引擎。符合人体工学的简约设计,不但带来视觉上赏心悦目的体验,而且在触觉上带来了更加平衡的感受。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演绎

长达 76 年的相机历史,深耕于中画幅相机的哈苏,打造了庞大完整的中画幅相机系统,沉淀了多年在相机领域的技术,从镜间快门到焦平面快门,从胶片到 1 亿像素,变的是看得见的外观,不变的是对影像的极致追求。

一加9 Pro深度评测 哈苏定制有那味儿了

早在一加9系列发布之前,就传出一加可能要和哈苏联名,但无论是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一名专业 科技 数码从业人员都很相信哈苏会和一加走在一起,毕竟上一次哈苏和手机联名还是几年以前的摩托罗拉了。

然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一加果然和哈苏一起打造了哈苏影像系统。不仅如此,这一次一加9系列还请来了周迅和胡歌两位人气超高的实力派演员做产品代言人,由此可见这次一加9是要走一波实力高端路线了。

早在一加9 Pro发布当天我其实就已经拿到了手机,不过我不想为了抢热度只是把玩一下手机就草草地推出评测,这不仅对消费者不负责任,也对一加不负责任。所以我才决定自己亲身使用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里把一加9 Pro当成主力机来使用,这样我就能把我亲身使用的真实体验告诉给大家。那咱们话不多说,赶紧听我跟大家好好聊聊吧。

外观:优秀的屏幕才配得上顶级旗舰

一加7 Pro首次90Hz刷新率引入手机行业,也正是从一加7 Pro开始,国产手机正式吹响了高刷屏的号角,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当初一加的试水,恐怕我们现在也看不到90、120甚至144Hz刷新率的普及。

此次一加9 Pro再次选择了一块顶级屏幕,同时又在前代2K 120Hz 10bit 运动补帧的优异基础上,还采用了全新的LTPO材质,可以实现1Hz—120Hz自适应刷新率的调节,解决了高分辨率 高刷新率带来的极高功耗的矛盾。

也正是因为LTPO OLED屏幕的加持,一加9 Pro还新增了一个 游戏 超频响应功能,该功能可以将屏幕和处理器的同步频率提升3-6倍, 游戏 延迟缩短25ms到30ms,大大降低屏幕的响应时间,这与提升触控采样率并不冲突,都能给 游戏 玩家带来更加快速的 游戏 响应速度。

除了以上两点创新外,一加9 Pro搭载了一块6.7英寸三星AMOLED微曲屏,分辨率达到了3216*144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K分辨率,像素密度为525ppi,刚刚打开屏幕的时候就会发现,屏幕非常细腻和流畅,再配合2.75D的微曲面,视觉冲击力真的非常高。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一加9 Pro的颜值部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一加9 Pro外观的时候多少还有点小失望,因为和上一代一加8T确实有点太像了,但真机上手之后你就会发现一加9 Pro还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首先,在配色方面,我这次拿到的是名为「绿洲」的配色,相比前两年暗夜绿配色,一加9 Pro的绿色明显要更加鲜活一些。与此同时,整个配色还采用了非常细腻的AG磨砂工艺材质,视觉效果非常出色,并且不爱沾染指纹。

在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上,依旧是传统的麻将形排列方式,但不同的是在两颗主摄下面印着大大的『哈苏』——HASSELBLAD。但不同的是,一加9 Pro在镜头模组的处理上要和谐了不少,并没有过分的凸起。

另外,一加9 Pro的后盖玻璃和中框的衔接真的是非常出色,当我第一次从包装盒里拿出手机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手机是一体的,如果用刘老板的话这就叫“手感真TM爽”。不过手感这东西真的需要亲自上手之后才能感知的到,我完全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加9 Pro一定会让你拿到之后就爱不释手。

影像:用堆料全是影像系统旗舰体验

很显然,这次一加和哈苏进行联合开发影像系统,也标志着影像这部分在一加手机的权重是非常高的。在这里可以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哈苏这个品牌,哈苏是一家拥有百年 历史 的相机品牌,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那个脚印,就是用哈苏相机所拍摄。但也正因为哈苏相机过于专业,导致价格也非常昂贵,所以普通人几乎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哈苏相机。

哈苏照片的风格是色彩比较丰富,同时有比较接近胶片质感。这次一加和哈苏联手将哈苏相机上专业的摄影体验融入到手机当中,建立了一套全局的哈色彩优化方案,让一加手机可以还原出更加自然丰富的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一加不仅仅是在相机色彩上和哈苏进行合作,甚至在相机的界面、快门声音和按钮都近乎做到了和哈苏相机一致,当按下快门时,那一声清脆的「咔哒」快门的声音,真的有一种我在使用哈苏相机的错觉。

在相机的硬件方面,一加9 Pro也是堆料十足,首发并独占一加与索尼联合定制的4800万像素IMX789 CMOS,拥有1/1.35英寸大底,单个像素面积1.12微米,支持全像素全向对焦,双原生ISO并支持OIS光学防抖,拥有更快的对焦速度,快速成像。

另外,一加9 Pro的广角也达到了主摄级别,采用了IMX766用作超广角镜头,像素达5000万,1/1.56英寸大底。最后两颗镜头为8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和黑白原生镜头。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上一组实际样张。

可以看到,在白天的情况下,一加9 Pro的表现非常优秀,尤其是在拍摄具有古香古色的建筑物的时候,哈苏色彩的优势非常明显。我觉得这里已经无需我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哈苏色彩,大家只需要慢慢地自行查看。

夜景方面,我这里就不打算去拍摄市中心的霓虹灯,说实话评测过这么多手机,这种旗舰手机面对都市的灯红酒绿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所以我这次想来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在故宫里面的珍宝馆尝试一下极限夜景。

去过故宫的小伙伴一定知道,珍宝馆里面因为收藏了很多珍贵文物,为了能更好地展示文物,只有展台一盏点光源,而周围的环境又是漆黑一片,所以对一加9 Pro的挑战还是不小的。

怎么样?大家觉得一加9 Pro面对故宫珍宝馆的表现如何呢?这里我就不去做过多的点评了,说实话,我始终认为手机拍照和单反拍照面对的人群是不一样的。手机摄影受限于传感器和镜头,更多的会倾向于算法摄影,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把手机拍摄的照片过分的放大分析,只要拍得好看,那就是一张好照片。

最后咱们再来看一加9 Pro的超广角照片,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次一加9 Pro的超广角镜头表现真的是十分亮眼,除了硬件上的堆叠以外,广角照片的畸变控制也非常好。可以看到,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出这是广角照片吗?

性能:全新ColorOS体验更上一层楼

性能方面,一加9 Pro毋庸置疑的采用了目前主流的高通骁龙888三件套,安兔兔跑分84万左右,在具体的 游戏 表现中,王者吃鸡这种优化的已经相当出色的手游我们就不给大家测试了,满帧运行毫无压力。我就直接拿最吃配置的手游原神小小的测试一下吧,在开启60FPS全高画质下 游戏 20分钟,一加9 Pro的平均帧率为58FPS。

充电和续航方面,一加9 Pro内置4500mAh的电池和Warp Charge 65W闪充,经过测试大约30分钟即可充满。

另外,本次一加9系列全系改用了ColorOS系统,ColorOS想必已经不需要我过多介绍了,搭载ColorOS的一加9 Pro给我的感觉就是更加年轻更加适合我了,肉眼可见的流畅动画,个性十足的图标、息屏样式自定义,显然如果让我选择,一加9 Pro会比之前任何一部一加手机更适合我。

总结:

关于手机摄影的未来,其实我已经在一加9 Pro摄影的那部分提到了,我的观点始终是手机不可能替代单反,但未来算法摄影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更适合普通消费者。总的来说,今年的一加9 Pro给我的感觉就是把料堆得满满,一加也在尽自己所有的能力,把最好的给到用户。这次的一加9 Pro,绝对是一款可以让你路转粉的好产品,值得尝试。

OK,关于哈苏相机拍摄的照片和你好!请问 哈苏相机拍的 3F RAW格式怎么打开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