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标准

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标准(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是什么多选题)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10 04:28:26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关于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标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是什么多选题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是什么多选题

疑似病例的判断标准是()。

A、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

B、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C、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3条

D、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1条

题目【疑似病例的判断标准是()。】的正确答案为:B、

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是,符合下列流行病学史当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当中任意两条。对于无明显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两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抗体阳性,或者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三条:一、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流行史或者是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者是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有聚集性的发病。

二、临床表现:1、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2、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是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和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应用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3、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是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四倍以上升高。

传染病的标准是国际标准吗

发布文号】【发布日期】1990-08-04【生效日期】1990-08-04【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1990年8月4日)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甲类传染病鼠疫一、疑似病例: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二、确诊病例: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霍乱一、疑似病例: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二、确诊病例: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临床诊断:具备2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一、疑似病例: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一)甲型肝炎(HA):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2.血清ALT升高。3.血清抗-HAVIgM阳性。4.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5.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4)、(5)中任何1项。(二)乙型肝炎(HB):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2.血清ALT升高3.血清HBsAg阳性伴抗-HBcIgM阳性(≥1∶1000)或HBV-DNA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三)其他型肝炎:1.丙型肝炎(非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之一)(HC):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②血清ALT升高。③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④血清抗―HCVIgM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②、③参考①。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④2.戊型肝炎(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HE):①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②血清ALT升高。③血清抗-HEVIgM阳性④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⑤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型肝炎,CMV,EBV感染。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②、⑤两项,参考①。实验确诊:符合临床诊断加③、④中任1项。3.丁型肝炎(HD):①病人必须是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②血清ALT异常,或呈二次肝功能损伤加重。③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CDNA杂交阳性。④肝组织中HDAg阳性或HDVCDNA杂交阳性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①、②加③或④。注:凡先后感染两种肝炎者只报后者凡同时感染两种肝炎者按型分别上报细菌性痢疾一、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腹泻者。二、确诊病例:(一)急性菌痢:1.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2.粪便镜检白血球(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血球;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1、2项。实验确诊:具备1、3项。(二)急性中毒性菌痢:1.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烦燥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3.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血球(脓细胞);4.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1、2、3项。实验确诊:具备1、2、4项。(三)慢性菌痢: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2.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

以下哪些指标符合aka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十分痛苦的疾病,那么实验室检查有没有对其早期诊断,最好对预测是否有类风湿倾向的检查项目呢?今天就介绍一下被称为“类风湿三项”的三个项目。1抗角蛋白抗体(AKA):AKA可以在RA发病以前若干年出现,有早期诊断价值。AKA阳性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注意:抗角蛋白抗体主要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阳性率达36~59%,特异性95~99%,由于敏感度较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抗角蛋白抗体罕见于其他非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非炎症性风湿病。抗角蛋白抗体可出现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未确诊前。AKA抗体可出现在诊断未肯定的关节痛/关节炎病人中,对RA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AKA需结合其他类风湿类自身抗体的检测,若自身抗体阳性数越多,发生RA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对RF阴性RA患者具有补充诊断意义。2抗核周因子抗体(APF):以颊黏膜上皮细胞核周聚丝蛋白或聚丝蛋白原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之一。该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2.5%,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90%以上,是早期诊断RA的指标之一。该抗体还与RA的多关节痛、晨僵及Ⅹ线检查显示骨破坏之间呈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发病年龄、病程长短、性别无关。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是环状聚胍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抗CCP抗体是由RA患者B淋巴细胞自发分泌的,而其他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B淋巴细胞并不自发分泌抗CCP抗体。因此,抗CCP抗体 对R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76%,特异性96%。目前常用ELISA法。anti-CCP阳性提示: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90.4%-98.0%),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相关,已有研究提示,其阳性与骨侵蚀程度相关,提示RA预后不良。总结1:由上述说明可见,当出现这几个抗体时候,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以及预测是否会得类风湿关节炎这个疾病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AKA,其可以提前预测是否可能得会RA。那么对于RA的诊断还有没有其他项目呢?4. 类风湿因子(RF):比类风湿三项更常用的检查项目,RF是抗人或动物IgG分子的Fc片段的抗体,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RA患者的血清或关节积液中。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0%左右,故也是诊断RA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如果临床中我们发现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疾病活动,且骨侵蚀发生率高(具体在风湿三项中有详细讲解)。5.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测定(GPI):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升高,部分患者可检测到GPI抗体。GPI作为RA新的标记物,在RA的临床诊断中发挥重大作用。6. 关节腔积液检验:关节腔内可抽出浑浊呈草黄色浆液。黏蛋白凝固试验差,补体水平降低,RF检测多为阳性。7.常规检查项目:RA患者血常规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白细胞正常或升高,如在急性期可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CRP)、ESR升高。上述7项内容是常规检查等项目,此外,还有很多项目与RA有关,如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抗MCV抗体)、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抗CarP抗体)、抗RA33/36抗体、抗p68抗体等,均对RA的早期或症状评估有一定价值。总结:对于类风湿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放射线学检查等共同综合判断,不是一个项目就可以诊断的,对于类风湿三项或者其他的自身抗体类标志物等的出现,可以使得类风湿的诊断提前或者预测(预测不等于一定),可以使得整个治疗窗提前,因此,灵活的运用所有相关的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没有不好用的指标,只有不会用的指标。灵活应用,综合应用,把项目用活,那么对于临床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如同类风湿关节炎,用好上述的"七个葫芦娃",则很有可能发现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案例中Anti-CCP大于检测上限(250),提示患者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需要根据症状、体征、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关于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标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