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风战斗机 战斗机

欧洲狂风战斗机有哪些性能数据?“狂风”战斗机的载弹量有多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7 23:34:31 浏览5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欧洲狂风战斗机有哪些性能数据

“狂风”战斗机系由英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三国联合研制的双座变后掠翼多用途军用飞机,是为适应北约组织对付突发事件的“灵活反应”战略思想而研制的,主要用来代替F-4、F-104、“火神”、“坎培拉”、“掠夺者”等战斗机和轰炸机,以执行截击、攻击等常规作战任务。该机由帕那维亚飞机公司研制,有攻击机(IDS)和战斗机(ADV)两个机种。

战斗机(ADV)是在对地攻击型的基础上研制发展的型号,机载乘员2人。于1979年首次试飞,于1985年装备部队。总共生产了197架。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空军各装备173架和24架,分别于1985年和1989年开始交付。

动力装置为2台RBl99-34RMk.104补燃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60于牛。

该机的性能数据:翼展25°时13.91米,67.5°时8.6米,机长18.68米,机高5,95米。最大起飞重量17700千克。实用升限15240米,最大速度2337千米/小时,最大航程3895千米。

主要武器装备为一台“毛瑟”27毫米机炮,飞机有10个外挂点,可挂载4枚“天空闪光”空空导弹,4枚AIM-9L“响尾蛇”或AIM-120空空导弹等。

“狂风”战斗机的载弹量有多大

“狂风”载弹量大,机上装有2门27毫米航炮,可挂装6枚空空导弹或各种空地武器,最大载弹量达9070公斤。可选挂AIM-7E“麻雀”、AIM-9L“响尾蛇”、“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时可挂载JP233反跑道子母弹、“宝石路”Ⅱ/Ⅲ激光制导炸弹和“阿纳姆”反辐射导弹等空地导弹、炸弹。

狂风战斗机的航炮资料

BK-27航炮是世界著名的德国毛瑟公司于1971年开始为“狂风”战斗机研制的新一代单管转膛炮。该机炮的研制项目是欧洲实施“北约组织多用途战斗机研制管理机构”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其设计要求是:高初速、高射速、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BK-27航炮由计划装备“狂风”战斗机的英国和意大利在各自国家内进行生产,分别由英国皇家兵工厂和意大利布雷达、贝雷塔等公司负责。于1976年正式开始研制,1979年进入德国空军服役,并远销到阿曼、沙特阿拉伯等国。威力强大的BK-27航炮是一种完全自动气动旋转式航炮,该航炮的位置视喷气战斗机的情况而定,其弹药能任意的左侧或右侧加载。炮管长度1.4米,而航炮总长为2.31米。正常情况下,该航炮的发射速率是每分钟1700发,射出的炮弹则是采用点火式。

狂风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狂风的研制是受冷战中欧洲军事对峙中对航空打击力量的需求促成,因为东西方依靠大规模部署核武器在欧洲形成了“恐怖的平衡”,核武器毁灭性的作用使核战争成为最后的战争手段,所以常规作战又重新成为了各国军事决策单位重视的作战方法。欧洲国家在60年代末开始将作战思想由全面核战争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改变为以常规武器为主,核武器为后盾的“灵活反应”战略。战略上的变化使欧洲各国的空军部队迫切需要改进现役装备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对具备纵深打击能力的高性能战术攻击机的需求最为迫切,而西欧国家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和技术都已经从战后的一片废墟上得到了基本的恢复,经济上的恢复和技术上的发展和与苏联激烈对峙的冷战的需要,都使西欧国家的军队需要在美国之外发展自己的空中打击力量。为了代替现役的轻型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的作战任务,提高空军作战部队的纵深攻击能力,英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6国联合,在1968年7月17日开始了多用途战斗机(MRCA)的发展论证。 因为在作要求上存在的分歧,加拿大、荷兰和比利时陆续退出了MRCA的发展计划,剩下的英国、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在1969年3月26日,确定了由英航宇、德国宇航和意大利阿莱尼亚飞机公司共同组成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用以专门进行多用途战斗机(MRCA)的发展工作,并且在三国政府间组成了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组织(NAMMO)。合作三方在多用途战斗机(MRCA)项目中的任务分配为,英航宇和德国宇航各占42.5%,意大利阿莱尼亚飞机公司负责余下的15%,为多用途战斗机(MRCA)项目发展组成的帕那维亚飞机公司在1969年5月初开始进行MRCA的初始方案论证。因为在设计多用途战斗机(MRCA)时的航空技术水平,还无法保证在一个机体上同时满足制空和对地攻击的任务,所以被称为多用途战斗机的新机是按照一机多型的方法研制的。帕那维亚飞机公司最初的设计方案分为以对空作战为主的帕那维亚100单座战斗机和以对地攻击任务为主的帕那维亚200型双座战斗轰炸机。帕那维亚100型战斗机的设计目标的用来执行夺取战区制空权的任务,主要的技术性能要求是具备高空、高速的飞行性能,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加速性以满足对空作战的要求,在保证对空作战的同时还具备短距离起降能力并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帕那维亚100型战斗机在设计上可以被认为是按照一种综合作战能力超过美国F-4E/F“鬼怪”战斗机,取代在英国和德国空军中服役的F-4E和F-104战斗机的机种。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帕那维亚100在对空作战能力上比F-4E提高幅度有限,而单座设计的帕那维亚100型战斗机也无法很好的满足对地攻击的任务要求,同时为了集中研制力量和降低飞机的研制与使用成本,取消单座的帕那维亚100战斗机发展计划被以集中力量研制性能更完善的帕那维亚200型战斗轰炸机。帕那维亚200型双座战斗轰炸机是多用途战斗机(MRCA)发展计划中的重点,在帕那维亚100型战斗机发展计划取消后成为MRCA发展计划中唯一的平台,帕那维亚200也是狂风战斗轰炸机的设计基础。帕那维亚200型双座战斗轰炸机的作战任务主要是:近距离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纵深遮断和核攻击、空中优势和防空拦截、对海上目标攻击和侦察。根据对帕那维亚200型双座战斗轰炸机的设计要求可以看出,以当时英国、德国和意大利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是根本无法在一个机体上同时满足这样多的任务要求的,所以帕那维亚200型双座战斗轰炸机的发展计划采用了先设计对地攻击型,在对地攻击型的基础上再开发以对空作战为主的型号的方法。按照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在1970年7月开始设计的多用途战斗机最终发展成为了著名的狂风IDS战斗轰炸机。在狂风IDS研制基本完成之后,英国空军又在狂风IDS基础上独立研制了以防空拦截为主要任务的狂风ADV。 狂风战斗轰炸机是多用途战斗机(MRCA)项目中的基础平台,也是狂风系列中生产数量最大的机型。帕那维亚飞机公司在多用途战斗机(MRCA)项目中以狂风战斗轰炸机为主要发展目标,主要是因为参加研制的三个国家对战斗轰炸机都具有很迫切的要求,战斗轰炸机同时在这三个国家的作战系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皇家空军需要的防空战斗机在高速性能、载荷条件和航程上与战斗轰炸型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狂风战斗机在雷达和机载武器系统研制上的困难,也使研制的重点首先放到了技术难度较低的战斗轰炸机型上。战斗轰炸机是用来对敌方战役纵深的战术目标进行打击的作战飞机,同时也可以挂载空-空导弹而具备一定的对空自卫能力,是现代空军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中对峙双方的作战思想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这10年间,始终是建立在以大规模核战争为主要手段的基础上,战术攻击机的任务主要用来投放战术核武器以担任核打击的任务,这个作战思想的确定就不可避免的对当时的飞机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狂风战斗轰炸机是多用途战斗机(MRCA)研制计划中的第一个发展型号,狂风IDS在1970年正式开始设计后的进展很快,到发动机基本确定后的1972年8月就完成基础设计方面工作,第1架原型机在1974年8月14号在联邦德国进行了首次试飞,从正式开始研制到原型机首飞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在设计开始就确定了狂风需要具备执行6个主要任务的能力:近距离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纵深遮断、海上目标攻击、拦截、战术侦察、空中优势,而作为战斗轰炸机的狂风IDS可以完成任务要求中除防空拦截和空中优势之外的其他作战任务,并且在使用空空导弹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通过已经装备狂风IDS的国家所进行的试验证明,狂风IDS虽然无法和先进的第三代空中优势战斗机进行空战,但是在空战机动性能上完全有能力压制F-104、米格-23和F-4这些第二代战斗机。狂风IDS战斗轰炸机在1976年3月10号开始进行批生产准备,第一架批生产型飞机在1979年7月首飞,1980年生产型开始交付服役使用。 英国空军根据防空作的要求,在狂风IDS战斗轰炸机研制基本完成之后,就在狂风IDS的基础上开发了以防空拦截为主要作战任务的防空型狂风ADV战斗机。从国土防空的意义上来说,英国空军的防空战斗机需要保证本土和临近海域的安全,英国本土和接近海域的空中威胁主要来自苏联超音速轰炸机和苏-24战斗轰炸机,这就使英国空军的防空战斗机主要的作战任务是消灭这些笨重的攻击飞机,而对于与战斗机进行格斗空战的重要性要求就相对要低的多。英国在面对的空中威胁上和主要以苏联战术空军为对手的德国空军完全不同,特殊的要求使英国空军防空战斗机的设计要求很难得到其他两个合作国家的共鸣,所以狂风ADV战斗机的研制费用由英国投资并独立承担雷达系统的发展。ADV型的改进设计速度很快,狂风ADV在1976年3月开始进行细化设计之后,到1979年10月首架原型机就进行了首飞。狂风ADV在研制进度上并不比狂风IDS慢多少,但是为ADV配套发展的雷达系统的进度缓慢,实用化的狂风F2型战斗机到1984年才进行首飞,1985年交付服役,这个时间比狂风IDS要晚了5年的时间。狂风ADV的设计指标完全是按照英国空军担负北海防空拦截任务来确定的,类似这样采用攻击机和拦截机同机体发展的措施并不少见,其中美国海军的F-111B和苏联防空军的雅克-28P都是其中的典型。狂风ADV与“幻影”2000相比虽然看起来显得笨重,但是狂风ADV的综合战斗力已经明显超过当时欧洲国家作为主力的F-4“鬼怪”II,在机翼后掠角控制和超音速拦截性能指标上也与F-14A处于基本相当的标准,因此狂风ADV并不是在狂风IDS的基础上简单的改个雷达和换种武器的应付措施。虽然在设计狂风对空型的时候考虑到了将狂风ADV战斗机用来争夺战区的空中优势,但是基础设计的局限使狂风ADV基本不具备与同时期的专用空中优势战斗机对抗的能力。因为狂风ADV在基础条件上属于一种性能较好的防空拦截战斗机,这就使狂风ADV的性能无法满足重视格斗空中能力的德国和意大利的要求。英国通过狂风ADV的发展得到了一种符合实际需要的防空战斗机,而德国和意大利只能放弃在狂风的基础上发展空中优势战斗机的意图,继续使用性能较差的F-104和F-4F战斗机担负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从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说多用途战斗机(MRCA)项目并没有真正取得全面的成功。德国和意大利空军缺乏空中优势战斗机的这个情况直到新研制EF2000战斗机服役后才得到了解决,而为了满足英国空军的要求,即使是EF2000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防空拦截作战的能力。 狂风战斗轰炸机目前仍然是西欧国家主要的地面攻击机,装备狂风的几个国家都准备在接受EF2000后就逐渐将现役的狂风退役。EF2000毫无疑问是比狂风更加先进和用途更加广泛的作战飞机,但是相对于以超音速空战为主要设计要求的EF2000来说,已经装备很长时间的狂风在对地攻击能力上仍然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狂风具备更好的突防能力、载弹量、内部空间和作战半径,飞机的结构设计也更加坚固,可以用来进行升级改造的内部空间也比EF2000更加充足。狂风作为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高性能军用飞机的发展过程,在参加研制的不同国家间关系处理方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尤其是狂风在研制中有效的协调了不同国家对飞机的不同需求,通过协商和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不同需求目标所产生的分歧,都为欧洲联合开发EFA战斗机提供了成功的管理体系和经验。狂风的成功直接促进了欧洲战斗机项目的提出后最终发展,没有狂风这样复杂的飞机研制项目最终取得的成功,在欧洲战斗机研制遇到问题时也就没有协调各方关系的基础,英国和德国在EF2000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没有对项目造成破坏,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狂风给欧洲战斗机的参与国提供的信心。狂风的成功是促进欧洲联合开发EF2000的基础保证,也正是因为EF2000的服役而给狂风的未来拉响了警报。 1969年3月,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成立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于1969年3月开始设计。1973年12月,该机首架原型机试飞。1976年投入批量生产。1980年7月开始服役。1992年停产。

什么是“狂风”战斗机

“狂风”战斗机是英国、德国、意大利合作研制的双发、双座、变后掠翼多用途飞机,是西欧典型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1982年开始装备部队。英国装备的是“狂风”GR1和“狂风”F3;德国装备的是“狂风”IDS和“狂风”ECR;意大利装备的是“狂风”IDS。

“狂风”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纵深遮断任务,也可用于完成制空、截击、侦察和电子对抗等任务。“狂风”的特点是,超低空高速突破敌防空网,配有自动地形跟踪/地形测绘雷达和导航攻击系统,以确保飞机自动飞向预定目标,在完成搜索、攻击目标后自动脱离目标空域。该机全天候作战能力强,速度范围宽,最大平飞速度M2.2,最大巡航速度M0.9,作战半径1390公里。2台RB199-34R-101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260公斤。该机起降距离短,能在前线简易机场、公路上起降。该机作为战斗轰炸机,既要有高速的制空能力,又要能超低空突防,要兼顾多方面性能,因此采用变后掠翼。机翼面积30平方米,翼展13.91米、8.6米。

“狂风”火力强,载弹量大。机上装有2门27毫米航炮,可挂装6枚空空导弹或各种空地武器,最大载弹量达9070公斤。可选挂AIM-7E“麻雀”、AIM-9L“响尾蛇”、“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时可挂载JP233反跑道子母弹、“宝石路”Ⅱ/Ⅲ激光制导炸弹和“阿纳姆”反辐射导弹等空地导弹、炸弹。

在海湾战争中,英国、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空军的80余架“狂风”参战,主要用于超低空轰炸伊拉克的机场、防空雷达和导弹阵地。在战争初期,曾遭到伊拉克地面防空火力的强力抗击,英国空军的“狂风”被击落5架,非战斗损失1架;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空军的“狂风”各被击落1架,共有8架被地面炮火击落,是多国部队损失最多的机种。

IDS“狂风”战斗机有什么用途

IDS“狂风”战斗机,“狂风”战斗机是为适应北约组织对付突发事件的“灵活反应”战略思想而研制的,主要用来代替F-4、F-104、“火神”、“坎培拉”、“掠夺者”等战斗机和轰炸机,执行截击、攻击等常规作战任务。“狂风”战斗机为串列双座,两侧“狂风”机翼为可变后掠悬臂式上单翼。机翼翼根段为固定段,其前线后掠角为60°;活动段后掠角可由人工控制在25~67°间变化,带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缘缝翼。

该机无论是在昼间、夜间和复杂天气条件,也无论是以高速或低速飞行,它都能投放各种精确武器。其拥有的高精度攻击武器和精确导航系统,可保证它有效攻击隐藏在浓雾中的目标,或者有效攻击那些高速飞行的低噪音和低振动强度的目标。机上有先进的地形自动跟踪系统,可保证飞机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该机装有2门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可各备弹188发。还设有7个外挂架,机身下3个,两翼下各2个。

狂风战斗机属于第几代战斗机

狂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代机,但它与三代机出现在同一时代,作战能力与效能也达到或超过相当一部分三代机,论综合作战能力算三代机是可以的。狂风是很有效的超视距拦截机,明显比F-4F强但比F-15弱,主要原因是不符合三代机的主要特性高机动性要求,狂风F3,狂风GR4等就明显强过F-16AB,MIG-29,狂风在80年代和同期F15比差距不大,火控、武器系统相近,其雷达非常适合对付高速迎头飞行目标,同时机载火控设备完善,有数据链支持,机动性弱一些,大批生产的FMK3有自动变后掠翼,机动性介于2代和3代之间。就超视距空战能力讲狂风我觉的相当于同期的SU27,强于MIG29,但自主作战能力比SU27好,格斗肯定不如带R73的SU27和MIG29。

没有五代机的德国为何不愿意买F35战斗机

主要是战略考量和经济决定。

在战略层面,一是德国国土面积并不大,随便搞个飞机就能覆盖全境防卫,加上地面雷达监视,同时三代半飞机拥有更出色的性价比,更先进飞机的作用并不明显和迫切;二是在欧盟架框内,周边国家几乎攻防一体,美国又在其驻有大量军事力量,德国包括相当不封欧洲国家,对北约框架下美国所提供的安全保护有着一种依赖甚至依附情绪,防卫威胁和需求不大;三是德国是个骄傲的国家,不愿过分依赖美国,且不断发出欧洲自主防卫的要求,研发自己的武器显而易见;四是美国的打击,严格上讲,二战后美国从不会放弃对德国的控制,不允许德国出现更先进的武器;五是F-35A还不完全成熟,自量产至今问题频出,一直到现在美军都没有彻底解决这款战机的稳定性问题,也是德国考虑放弃的一个原因。

从经济上讲,美国的F-35系列飞机外卖实在是太贵了,目前单价足以买两架现役主力三代半机,再加上附加的其他要求,对于高性能飞机没有过分需求的德国,除了炫显然不是必需的。

F-35

另外,老牌工业强国德国,急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对自己研发先进战机也有想法。2018年十月份,德国主导,联合了法国、西班牙等国参与的纯欧洲血统的第五代战斗机,出现在空客公司一段新概念设计的战斗机视频中。

法德联合研制战机宣传图

该公司 计划2019年年中推出实物模型(战机和发动机),2040年前投入使用,将取代由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阵风”战斗机和欧洲联合制造的“台风”战斗机。应该说这款战斗机充满了欧洲人的雄心壮志和未来期待。德国人更是大胆喊出FCAS战斗机要在性能上超越世界主流五代战斗机。

战斗机中,可变后掠翼机型有没有正式服役的

有,苏联的米格23,绰号“鞭挞者”!

再就是美国的F111,绰号“土豚”!

喷气式战斗机第一代为后掠翼!如米格15,米格19,F86等!

第二代为三角翼,如米格21!

第三代为变后掠翼,如米格23,F111!

第四代为边条翼加后掠翼,如米格29,苏27,F16!

第五代为后掠翼加鸭式前翼,如歼10、苏35、苏30、苏37,阵风、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