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sd横评

全面横评:轻薄化真的是游戏本的未来吗?不只是性能 6千元以上高端商务本横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7-29 02:58:59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全面横评:轻薄化真的是游戏本的未来吗

  【IT168 评测】NVIDIA在年中的2017台北电脑展上正式发布了Max-Q笔记本显卡设计方案,宣告着更加轻薄、更加安静、性能更强的游戏本时代的来临,而Max-Q设计方案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性能级游戏本的轻薄化,让游戏本更加便携,这一方案似乎正在改变游戏本一直以来性能与轻薄不可兼得的“宿命”。  不可否认,笔记本轻薄化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游戏本来说,轻薄真的能带来体验上的巨大提升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IT168笔记本频道也是策划了一期游戏本的横评,参与横评的机型包括第一款基于Max-Q方案设计的华硕ROG ZEPHYRUS(GX501)、两款Alienware 15,一台是搭载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另一台是GTX 1070的ALW15C-D2748。  本篇横评将从笔记本的A/D面、B/C面、接口、重量/厚度、基准测试、游戏实测、散热这几个维度进行全面对比,因为两款Alienware 15在外观、接口、重量/厚度、内部构造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横评中仅展示高配版的ALW15C-D2858S。  一、A/D面解析  Alienware 15在A面上的设计很经典了,尽管中间经历了三叉戟线条、灯带的小改,但是铝合金材质的银色表面以及有反光效果的外星人小脑袋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辨识度极高。  ROG GX501在整个ROG游戏本家族中几乎是全新的面孔,A面上采用两个方向的拉丝纹理,纹理基本以左上、右下这条线为界,左侧区域线条为斜45°走向,右侧线条则是垂直走向,两个方向的拉丝纹理让整机的质感十分优秀,左侧还有一枚硕大的的败家之眼。  Alienware 15在D面上也是家族式设计,上半部分的开窗不仅是左右风扇的进风口,也能够为里面的CPU和显卡进行散热,值得一提的是,开窗部分的网状开孔采用了黑化处理,做工十分精致,此外,为了在视觉上达成统一,D面绝大部分也是银色设计。  ROG GX501的D面就很简洁了,除了左右两侧靠上位置的边框处各有一个散热开孔区域外基本就没有散热开孔了,配色上遵循整体的黑色,右下角印有ROG的logo和英文全称。  ROG GX501的独到之处就是将顶盖与D面进行了联动设计,掀开顶盖,D面也随之打开,这样不仅能够抬高上部键盘,使之贴合手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内部硬件进行散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D面开孔少的问题。  小结:A面的设计笔者不做过多的评价,大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做判断就好。从D面的设计来看Alienware 15相对传统,但是细节处的做工几乎无可挑剔,ROG GX501的设计更加创新,但是打开后的D面稍加用力就会出现弯曲形变,难免让人担忧。  二、B/C面解析  Alienware 15采用15.6英寸FHD(1920×1080)雾面显示屏,最大开合角度可以到达180度。  ROG GX501同样采用15.6英寸的FHD(1920×1080)雾面显示屏,但是刷新率更高,达到120Hz,对于需要高刷新率的MOBA和FPS游戏有很好的支持,屏幕最大开合角度约为120度。  Alienware 15屏幕正上方除了配有摄像头和麦克风外还集成了Tobii眼动仪,支持Windows Hello面部识别、变暗屏幕、关闭屏幕/自动锁定、关闭AlienFX灯光等功能,从实用性角度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ROG GX501的摄像头区域就相对朴素了。  键盘一直都是Alienware的强项,2.2mm的长键程让键入体验堪称一流,方向键和其他按键一样都是标准尺寸,玩游戏没有鼠标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应急,此外,AlienFX可以对键盘背光进行设置。  ROG GX501的键盘采用下置设计,C面上半部分开有大量的微孔做进风,从键盘手感来看远没有Alienware来的舒适,笔者猜想这是因为整机轻薄化之后压缩了键盘的键程导致的,虽然空格键做了一定的纵向加宽处理,但是对于游戏更重要的方向键却缩小了尺寸。此外,键盘背光可以通过Aura RGB进行设置。  Alienware的触控板,左右键足够宽大。  因为ROG GX501采用了下置键盘的设计,占用了原来触控板的位置,所以GX501将触控板移到了键盘右侧,尺寸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此外,这块触控板还支持一键切换数字键的功能。  小结:屏幕上Alienware 15和ROG GX501都是15.6英寸的FHD显示屏,GX501的刷新率更高一些,对于需要高刷新率的MOBA或者FPS游戏来说更加友好。  因为Alienware 15集成了Tobii眼动仪,所以体验上要比没有眼动仪的GX501更好一些。  键盘方面则是Alienware 15全胜,无论是键程还是键帽尺寸,都更加适合长时间的游戏键入。ROG GX501因为采用了下置键盘的设计,不得已将触控板移到右侧,但是加入的一键切换数字键是个亮点。  三、接口解析  Alienware 15左侧接口有USB 3.1 Type-C、USB 3.0、麦克风以及耳机插孔。  ROG GX501左侧接口有电源插孔、HDMI接口、两个USB 3.1 Gen 1 Tpye-A接口、麦克风/耳机二合一插孔。因为GX501的电源适配器插头是90度的弯折设计,所以插上后如果不把插头向后旋转就有点挡住HDMI接口了。  Alienware 15右侧只有一个USB 3.0接口。  ROG GX501右侧有雷电接口、两个USB 3.1 Gen 1 Tpye-A接口和一个笔记本锁孔。  Alienware 15虽然在左右两侧接口比较少,但是尾部集成了RJ-45网口、Mini-DP接口、HDMI接口、雷电接口、显卡扩展坞接口以及电源接口。  ROG GX501尾部只有出风口,没有网口和更多的视频输出接口。  小结:虽然Alienware 15在机身左右两侧的接口比较少,但是尾部集成了更多的网口、视频接口、显卡拓展坞接口等,扩展性更强。而ROG GX501受限于厚度问题,并没有没有搭载RJ-45网口以及更多的视频输出接口,并且电源插口的位置相对局促。  四、重量/厚度解析  Alienware 15的裸机重量在3.5kg左右。  ROG GX501得益于Max-Q的设计,整机重量控制在了2.2kg左右,对于一款搭载GTX 1080显卡的游戏本来说确实很轻。  加上电源后,Alienware 15达到了近4.5kg的重量,光是电源就有近1kg的重量。  ROG GX501加上电源后有3kg出头,比加电源后的Alienware 15轻1.4kg左右,并且电源重量也比Alienware 15更轻一些。  实测Alienware 15的厚度在26.38mm左右。  ROG GX501的厚度仅有17.82mm左右。  小结:得益于Max-Q的设计方案,ROG GX501在重量以及厚度上确实高Alienware 15一筹,性能级游戏本再也不用背上又重又厚的“骂名”了,玩家们也终于有了能经常带在身边的游戏本了。而Alienware 15(ALW15C-D2858S)虽然同样使用了Max-Q的设计方案,但是重量和厚度并没有因此而缩减。  五、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部分主要测试游戏本的CPU、GPU以及SSD的性能,测试之前先来看一下三款机器的具体配置:  Alienware 15(ALW15C-D2858S)搭载4核心8线程的i7-7820HK处理器、32GB DDR4 2400MHz内存、512GB PCIe SSD+ 1TB HDD、GTX 1080 Max-Q显卡。  Alienware 15(ALW15C-D2748)搭载4核心8线程的i7-7700HQ处理器、16GB DDR4 2667MHz内存、256GB PCIe SSD+ 1TB HDD、GTX 1070 显卡。  ROG ZEPHYRUS(GX501)同样搭载4核心8线程的i7-7700HQ处理器、16GB DDR4 2400MHz内存、1TB PCIe SSD,显卡则是和ALW15C-D2858S 一样都是GTX 1080 Max-Q显卡。  测试软件如下表:  CPU测试软件是CPU-Z和CineBench R15,分别测试CPU的单/多线程性能,显卡是用3DMark中的Fire Strike和Time Spy测试,SSD测试软件是CrystalDiskMark,测试软件均是最新版,显卡驱动都是385.69。  规格上i7-7820HK和i7-7700HQ虽然同为4核心8线程,但是i7-7820HK拥有更高的主频和最大睿频,3级缓存也比7700HQ多2M,反映在分数中就是全面领先,但是幅度并不明显。可以看到,虽然ALW15C-D2748和GX501采用了同样的i7-7700HQ处理器,但是跑分上并不是完全一致,CPU-Z单线程成绩差距居然达到了6%,CB成绩倒是GX501全部领先。  采用同一硬件但是跑分互相领先的状况又出现了,ALW15C-D2858S和GX501用的都是GTX 1080 Max-Q显卡,但是FS的差距约有3%,基于DX12的TS测试倒是接近很多。GTX 1080 Max-Q和GTX 1070的差距基本是在6%左右。  三款游戏本的SSD全部都是运行在PCI-E 3.0×4模式下,经查ALW15C-D2858S用的是512GB的PM961,ALW15C-D2748用的是东芝某款256GB SSD,GX501用的是1TB的SM961。SM961、PM961和消费级的960 PRO/EVO用的都是三星Polaris主控,只是闪存颗粒不太一样,所以性能上也差不多。从跑分结果来看SM961、PM961基本属于同一水准,两者差距主要在顺序写入性能上。  小结:性能上,拥有更高主频和最大睿频的i7-7820HK全面领先i7-7700HQ,但是幅度并不明显,显卡上,GTX 1080 Max-Q和GTX 1070的差距也不大,而在SSD方面,SM961、PM961基本上是OEM版SSD中的领头羊了。  三款游戏本的性能都不弱,如果非要分出个胜负来,ALW15C-D2858S的CPU最强,显卡上ALW15C-D2858S和GX501同为GTX 1080 Max-Q,SSD上GX501的SM961比PM961更快一点,综合结果两者还是打成平手。  六、游戏实测  游戏实测环节我们选择了3款具有代表性的游戏进行测试,分别是最近大热但是优化相对差劲的《绝地求生:大逃杀》、对配置要求不高的FPS热门网游《守望先锋》以及经典单机大作《古墓丽影:崛起》。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绝地求生:大逃杀》和《守望先锋》都是选择特定场景用Fraps记录5分钟的平均和最大、最小帧数,《古墓丽影:崛起》用的是游戏内建的benchmark。  《绝地求生:大逃杀》因为每局的天气都是随机的,为了保准测试的公平性,我们尽量选择在同一个天气(晴天)下进行测试,如果不是就退出重来。跳伞地点也相对固定在地图右侧伐木场附近的小屋,跳伞之后开启Fraps记录帧数,路线基本是在屋子中寻找装备,然后出门开启伏地魔状态,慢慢爬进伐木场。即便如此,同为GTX 1080 Max-Q显卡的ALW15C-D2858S和GX501在平均帧上出现了10多帧的差距,GX501甚至还不如GTX 1070的ALW15C-D2748。  《守望先锋》开启随机游戏的话因为地图环境、人物技能等因素都不可控,所以我们选择了靶场作为测试环境,人物选择士兵76,测试路线基本是出仓库干掉两个机器人然后回头上二楼再下来,如此循环。从测试结果来看,同为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和GX501又出现了6%的平均帧差距,这个差距也基本上是ALW15C-D2858S和ALW15C-D2748之间的了。  《古墓丽影:崛起》就没有之前两款游戏那么麻烦了,直接用游戏内建的benchmark就好。如果是因为手动测试环境不可控的问题导致同一显卡出现差距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用游戏自带benchmark测出的成绩居然有10%的差距就有点难理解了。同为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和GX501就出现了如此尴尬的情况。  小结:从三款游戏的测试结果来看,三款笔记本在1080P、最高画质下流畅运行都不是问题,《绝地求生:大逃杀》在三款游戏中的平均帧是最低的,进一步印证了游戏相对吃配置(or优化烂?)的传言。  再来看三款游戏本之间的较量,同为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和GX501居然在三款游戏中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即使排除手动测试的前两款游戏只看《古墓丽影:崛起》的benchmark也有10%的差距,这点确实有点让人费解。  七、散热解析  拷机测试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三款游戏本的内部构造,因为两款Alienware 15在内部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里只展示高配版的ALW15C-D2858S。Alienware 15在内部结构上相当考究,三铜管两风扇为CPU、GPU散热,内存、SSD、HDD都有独立的区域并且预留了升级空间(两个SSD插槽), 拆开D面的过程也比较容易,但是想要进一步拆解就比较困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内部的硬件。  ROG GX501拆起来就相对麻烦一点,需要先拆下D面中间的挡板,然后再拧掉多颗螺丝取下C面才能看到内部的结构。可以看到电池上方的主板并没有挡板,这在保护性上就没有Alienware那么可靠了,笔者猜想同样是因为厚度缩减而做出的牺牲。CPU、GPU由五铜管双风扇进行散热,内存、SSD并没有预留更多的升级空间。▲Alienware 15(ALW15C-D2858S)热量分布▲Alienware 15(ALW15C-D2748)热量分布  拷机测试我们用AIDA64中的系统稳定性进行测试,测试项全部勾选,拷机时长为1小时,之后用FLUKE热成像仪进行温度识别。从热量分布图来看,两款Alienware 15因为在内部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仅在CPU、GPU等硬件上有所差别,所以热量范围大致相同,C面热量集中在键盘中间偏右侧,最高温度出现在C面最上端。D面热量集中在两个风扇之间和出风口,最高温度出现在GPU附近,比较让人意外的是配置更高的ALW15C-D2858S温度控制更好。▲ROG ZEPHYRUS(GX501)热量分布  再来看ROG GX501的热量分布,虽然C面的最高温度不到52℃,但是50℃的区域相当大,几乎占满了键盘上部,D面同样是这个问题,最高温度不高,但是高温区域大的可怕。  小结:在内部结构上Alienware 15有着更加可靠的设计,拆装简便,各区域都一目了然,并且也预留了一定的升级空间。ROG GX501拆装就相对麻烦,保护性上也没有Alienware做的好,升级只能靠更换原有硬件,并没有预留更多的升级空间。  发热上虽然Alienware 15的最高温度比ROG GX501的高,但是发热区域有限,高温区的范围很小。ROG GX501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最高温度低,但是发热区域大,高温区的范围也大。  八、评测总结  看完整篇评测,再来回顾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对于游戏本来说,轻薄真的能带来体验上的巨大提升”你是否有了新的答案?  我们不否认游戏本轻薄化之后所带来的重量和厚度的缩减,更不怀疑Max-Q设计方案让游戏本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可以更加便携。但是这种轻薄化如果是建立在牺牲键盘键程、缩减接口、降低保护性的基础上的时候,我们就要为这种创新划上一个问号了。

不只是性能 6千元以上高端商务本横评

【IT168 评测】如果说6000元以下的商务本主打的是均衡性能,那么6K以上的高端商务本就是专注于自身特性与坚实的品质了,很多特有的设计,比如指点杆,防滚架,各种扩展槽等等,这个价位的商务本追求的更全面,更细致。另外自从去年有了超极本的概念,也有一部分轻薄,续航能力超长的产品也杀进了商务本这个范畴,比如三星NP900X4D等等,不过总体来讲,还是ThinkPad 与Dell和HP的商务本占多。下面就是本次6K以上商务笔记本的横测: ▲8款6千元以上高端商务本横评  从一年商务本发展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商务本并没有大幅削减尺寸,模具也保持着一种带有延续性的创新和升级,更多的看到的是细节提升,比如键盘手感,屏幕的尺寸,键位、接口的优化等等。另外,今年新的英特尔第三代IvyBridge处理器与7系列芯片组也为商务本的性能与扩展能力增色不少。商务本全面配置USB3.0,并且续航时间,性能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升。  我们今天的横测的型号主要有:参测产品型号ThinkPad T430ThinkPad X230Latitude E6430Dell Vostro V3460惠普EliteBook 2170p索尼Z239富士通SH572三星 NP900X4D-A01CN  上面几款产品中,有三款比较特别,索尼Z239,富士通SH572和三星NP900X4D,三款产品可以说是商务中带有时尚范儿,相比传统的产品,无论是颜色,还是外型上都很别致。尤其索尼Z239,重量轻至1.16Kg,难以想象一款商用常规电压处理器产品具有如此的便携性。参测产品介绍  ThinkPad T430▲ThinkPad T430  ThinkPad T430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更换了全新的6行巧克力键盘,虽然在设计款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手感还是延续了老版ThinkPad的舒适,其它方面比如快速拆卸的光驱,硬盘位,还有内部的扩展槽与扩展坞等等对于商务用户来讲,都十分有用。配置上,我们测试过的这款i5 3360M机型搭载了最新QM77芯片组与NVS 5400M专业独显,整机性能不俗,配合1600x900分辨率的屏幕,综合实力可圈可点。  ThinkPad X230▲ThinkPad X230  相比T系列追求高效性能的特点,X系列更注重将便携性与性能的平衡。一直以来,包括上代的X220,X220i等都是经典热销型号。而此次的ThinkPad X230也进一步对产品细节进行了升级。其实乍一看X230与上面的T430差不多,其实没错,X230今年也进行了C面键盘的升级,并且精简了快捷键,X230由于没有内置光驱,因此更轻,整机裸重1.695Kg,配合自身的9芯锂电池,续航时间长达805分钟!非常令人惊讶的成绩。  戴尔LatitudeE6430▲戴尔LatitudeE6430  戴尔LatitudeE6430是自Latitude E6400以来的第四代笔记本,它继承了Latitude E6400的优良血统,定位高端商务用户,致力于提供最为稳定、高效、安全的笔记本产品以及便捷快速的服务,是ThinkPad T430的直接竞争对手。对它印象最深的是其内置的屏幕金属防滚架和主板上的镁合金框架结构。从外观的金属也能看出,它具有坚实的外表,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而同时,Dell内置的安全模块,商用软件等又可以保证该机的高效安全。从配置上来看,纯SSD让它的性能很出彩,是戴尔高端商务的中坚力量。  戴尔Vostro 3460▲戴尔Vostro 3460  与旗舰机型Latitude相比,Vostro系列的价格更加平易近人,主要面向成长型企业和个人用户。新版的Vostro 3460依然延续了简约内敛的设计风格,拥有红色、银色和棕色三种亮丽色彩,为整个系列带来了一丝时尚活力。认为该机最厚道的地方是带有四个USB3.0,而且拥有主流的GT630M独显,总体感觉Vostro 3460更像是主流全能型商务本。参测产品介绍  惠普EliteBook 2170p▲惠普EliteBook 2170p  与那些13、14、15寸商务笔记本相比,11.6寸的惠普EliteBook 2170p显得格外小巧精致,这次测试的EliteBook 2170p 通过美国军事标准测试(MIL-STD-810G),采用HP DuraCase全金属架构,因此硬度上更强,而且因为尺寸小,质量也相对轻,裸重1.45Kg,该机的商务特性比较齐全,带有指纹识别,双USB3.0,DP接口等。虽然个头小,但是可以连接扩展坞,内部还有mini PCI-E接口,扩展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索尼Z239:▲索尼Z239  在索尼的高端系列中,Z239可以说是精致至极,凝聚了索尼的顶尖设计与制造技术。真正将高性能与便携性进行了平衡。先惊爆几个配置吧,酷睿i7-2640M处理器,双固态硬盘256GB *2 RAID0,碳纤维机身,裸重1.16Kg……,可以外接独显+蓝光模块!当然它的起售价也是惊人的两万九。  富士通SH572▲富士通SH572  富士通的产品更为清新一些,全新一代SH572商务本拥有红色,白色和黑色三种外观,13.3寸机身,裸重1.53Kg便携性很高,如果觉得重还可以将光驱拆掉换成减重模块,裸机仅1.4Kg,比很多超极本还要轻。另外富士通SH572还有一个小设计很人性化,就是把机身翻过来,可以看到风扇出口处有个小塑料片,可以取下来,那个是风扇清灰用的,非常方便。从整体性能来看,SH572虽然搭载核芯显卡,但是散热效果出众,而且7小时的续航完全可以保证商务用户的需求。  三星NP900X4D-A01CN▲三星NP900X4D-A01CN  银白色铝镁合金外壳,流线型的设计,15寸超窄边框,400nit高亮显示屏,全新的三星9系列带来更加轻薄体验的同时,也具有了很多超极本的特性,比如快速启动技术,更长的续航时间等等。总的来讲三星NP900X4D-A01CN的轻薄体验确实不错,而且防眩屏,自动亮度控制,Easy Settings等功能的引入也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商务特性。硬件配置解析与整机性能  高端的商务本各家产品都不多,我们本次挑选的产品也是我们过去1年曾经测试过的产品,主要还是针对IvyBridge架构的新产品,新产品搭载7系列芯片组,使得商务笔记本拥有更多的扩展性能(全面支持USB3.0),拥有更快的内存吞吐(支持DDR3 1600Mhz),甚至在高端产品中,还能看到vpro技术的身影。具体我们来看看吧。▲参测产品参数  从参数可以看出,ThinkPad T430与Dell Latitude E6430采用了更高的QM77芯片组与专业的NVIDIA NVS系列独显。另外从上面四款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全部都搭载了SSD或者加速缓存(小容量SSD),根据Intel的说明,7结尾的芯片组可以开启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术,上述产品均可以享受到加速启动带来的急速商务体验。▲参测产品参数  最小尺寸的是惠普EliteBook 2170p,11.6寸的大小确实携带起来很方便,而且该机长宽仅292x192mm,相比ThinkPad T430要短出四五厘米。索尼Z239虽然是上代的处理器,但是从型号看,i7-2640M性能也不弱。而且该机搭配了双SSD RAID0,后续我们有测试成绩,这确实是一款发烧配置的产品。部分产品配置了低电压处理器,看来厂商的侧重点还是不同的。CPU性能测试  在CPU性能的测试上,我们选用CINEBENCH R10作为测试软件,它的CPU测试项目纯粹使用CPU渲染一张高精度的3D场景画面,从而测试处理器单线程与多线程的处理能力。 ▲CINEBENCH R10  本次评测的几款产品都在6000元以上,并未封顶,因此处理器的差别会较大,我们在积分的时候会参考售价进行折算,横评更多考量的还是整机的设计与商务综合体验方面。在以上CINEBENCH R10的测试中Dell Latitude E6430搭载的i7 3720QM四核处理器无疑一马当先。3DmarkVantage图形测试▲图形性能测试  在3DMarkVantage的测试中,我们参考GPU子项分数,客观来看,T430搭载的NVS5400M似乎略胜一筹。其实独显对于商务本来讲意义在于加速渲染,在某些建模软件中,还有一些专业软件中有特殊意义。因此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最好选用专业的图形显卡。接口配置及扩展性  为了满足商务需求,因此商务本的接口更新速度不是很快,像很多超极本中现在都逐步取消了VGA接口和RJ45,而有的时候我们在办公室链接投影仪,或者没有无线网的时候就会显得很不方便。商务本这点则做的更好,基本都保留了这些常用接口。甚至我们可以看到Dell的产品中还留有一个RJ11网口。▲扩展接口  在我们测试的几款机型中,ThinkPad T430与Dell Latitude E6430,V3460的接口较为丰富,ThinkPad系列主要的改变是将eSATA / USB接口换成了单纯的USB接口,Dell的两款产品在接口上更为实在,Latitude E6430在机身的两侧和后侧均布满了各种接口和插槽,V3460则标配了4个USB3.0!▲接口配置齐全其它人性化设计  在商务特性设计上,除了很多厂商带有的指纹识别功能以外,还有一个智能卡感应功能让笔者很感兴趣,要知道非接触式智能卡登陆功能是继指纹识别和密码后的第三种登录方式,可阻止第三方软件的侵入,阻止任何非法登录,可有效控制有权访问数据的用户。▲智能卡感应区  在部分高端的产品中,还配置了SIM卡插槽和卡托,用户不用再额外购买外置的USB网卡了。这样既可以省去一个接口,又能获得更加的便携体验。▲内置SIM卡插槽  当然,人性化的设计不仅仅体现于此,更有富士通在细节上的关怀,前面提到了富士通SH572风扇上的清灰挡板,正如下图,从前我们清理风扇不是拆开后盖,就是拿个皮吹从侧面猛吹,其实这些方法都太费工夫了,这款机器只要拆下这个塑料条,就可以将灰尘一扫而空,确实便于维护。▲富士通SH572清灰专用档片移动便携性与电池使用时间  厚度测试  我们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笔记本的前后沿,从整体的厚度来看,几款商务本的平均尺寸在25mm。在测试中比较薄的产品有索尼的Z239和三星的NP900X4D-A01CN,索尼确实是一款比较奇葩的产品,13.1寸的机身,不仅够薄,而且重量轻至1.16Kg,碳纤维的工艺用到了极致。▲机身最厚处  重量测试  商务本的沉稳一方面来自于色调,另一方面确实与瓷实的内部用料有关,正如下表中我们看到的,最重的一款Dell Latitude E6430旅行重量超过了3Kg,应该说这与它合金打造的防滚架与内部加固结构有关。▲镁合金内部框架  Latitude E6430的镁合金内部框架、强化钢转轴和粉末涂层底座,能够大幅提升电脑的抗摔、抗震等能力,保证用户可以应付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同样,ThinkPad的T430、惠普的EliteBook 2170p也有类似结构,但这款机器确实很夸张。▲机身重量  续航时间  续航时间,我们用MobileMark 2007在屏幕亮度50%,相同的系统环境下,使用办公应用模式对8款独显超极本的电池使用时间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如下图所示。▲续航能力测试  从测试结果来看,大部分产品在此项测试中都超过了6小时,像ThinkPad X230这样搭载9芯超大电池的产品续航时间更是惊人的805分钟!不过此项测试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对于那些成绩超过360分钟的产品,在日常的办公应用中大约可提供5~6小时的实际电池使用时间,一般的商务用户已经足够了。▲ThinkPad X230续航长是因为其配置了9芯大电池机身表面发热量  在机身表面的温度控制上,我们使用AIDA 64自带的系统稳定性测试,在不勾选GPU项目的前提下,对10款独显超极本进行了30分钟拷机,然后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了它们键盘面和机身底面的温度分布情况。键盘面发热量T430E6430V3460NP900X4D-A01CNSH572Z239X230EliteBook 2170p  上面的表格中展示了8款商务本键盘面的热量分布,其中颜色越蓝说明温度越低,颜色越红代表温度越高。从整体上看,大部分产品散热还是不错的,尤其突出的是,ThinkPad X230、富士通SH572、惠普EliteBook 2170p。背面发热量T430E6430V3460NP900X4D-A01CNSH572Z239ThinkPad X230EliteBook 2170p  这里面并非大机身散热效果就好,因为像ThinkPad T430、Dell Latitude E6430这样的产品搭载的处理器功耗较高,而且机身内部都进行了加固,因此在正面或者背面或多或少温度有些高也在情理之中。整体散热好的还是ThinkPad X230、富士通SH572、惠普EliteBook 2170p这三款产品。特色功能与总结  最后一轮我们主要针对产品的商用特色进行对比,因为在配置同质化的时代,只有更具有实用性,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才是区分产品优劣的关键。下面列举了一些参测机型的独到之处,以供用户参考。▲特色设计  高端商务本有着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方案,比如ThinkPad、Latitude,EliteBook等等,这些产品中都带有金属加固模块,或是防滚架,这是第一层物理保护,在此基础上通过搭载加速度感应芯片实现的硬盘保护,这是第二层保护。而第三层建立在文件与数据层面,几乎参测的所有产品都带有生物指纹识别模块,密码管理功能,甚至Dell Latitude E6430还带有智能卡感应模块!  除了安全性,商务本还有很多人性化的方面,尤其是输入体验,维护性,还有易操作性上面。比如前面我们提到富士通的SH572易拆卸清灰挡板设计,还有ThinkPad、Dell、HP三大厂的指点杆设计,以及独立功能键的设定等等。这些设计可以让商务人士更加专注于使用,享受产品带来的便利。而达到一个“忘我”的状态。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则广告,“专注你思考,忘记我存在”。把便利留给用户,把复杂交给产品设计师,这是高端商务本设计要达到的终极境界!  总结:  经过了详细的测试以后,我们对8款高端商务本的每一个对比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评分,由于评分体系较为复杂,所以在此不再赘述,只把最终的总分排名为大家列出。总得分排名排名产品型号得分售价1Dell Latitude E6430152126002ThinkPad T430143149993Dell Vostro V346013689994SONY Z239133299995富士通SH57213093996ThinkPad X230127149997 惠普EliteBook 2170p126新品8 三星NP900X4D A01CN1267999  ThinkPad T430与Dell Latitude E6430在功能与应用上综合分数不分伯仲,但是ThinkPad的价格要略贵一些,因此性价比上吃了些亏。不过觉得,如果不买支持vPro的机型它们都会便宜很多,而且物有所值。推荐高端商务人士入手。  剩下的几款产品得分差距不是很大,可以说它们有各自的侧重点,彩壳有Vostro和富士通,如果想追求轻薄,那么三星的9系除了扩展性能相较于传统商务本要弱一些外,在便携性,个性体验上还是很有优势的。